基于意象理论的村庄整治设计策略研究.pdfVIP

基于意象理论的村庄整治设计策略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意象理论的村庄整治设计策略研究

蔡宇超

摘要:基于安徽省芜湖县东筦村村庄整治项目案例,运用意象理论分析东筦村

乡村意象重构动因与影响因素,总结村庄整治设计策略。综合分析法与经验总

结法。分析表明,乡愁文化寻根、村庄空心化治理、旅游产业勃兴是当前东筦

村乡村意象面临重构的主要动因,其构建既受宗族文化内生影响,也与村庄人

居环境外部特征相关。村庄整治设计策略应围绕乡村道路、乡村水体、乡村环

境、鄉村景观与乡村公共空间五要素展开,目的是构建延续记忆脉络、强调自

然生态、尊重田园特质、贯穿乡愁意蕴、立足日常生活的美好乡村意象。

关键词:乡村意象美好乡村村庄整治

:F984.2:A

:1003-0069(2019)11-0039-03

引言

自“定县实验”开展至今,中国从整体上经历了民国时期“官民合作”、建国

后“官方主导”、21世纪以来“官民互动”三波乡村建设。“乡村意象”作为

乡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人们头脑里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图像”,乡村

建设模式的变迁必然会引起人们精神世界中的投影波动,使得“乡村意象”并

非如田园诗歌对乡村的热切描写中所显现出的“图画”般稳定,而是面临着不

断重构与再造。在此过程中,村庄整治设计作为村庄规划广泛应用的重要类型

之一。成为“乡村意象”的重要构造手段。安徽省芜湖县东筦村是长江下游支

流青弋江畔千年古村落,是全县16个美丽乡村整治示范点之了,已历经近两年

村庄整治建设实践。东筦村意象重构与再造的动因是什么?形成过程受哪些因

素影响?如何总结与之相适应的村庄整治设计策略?

二、乡村意象理论研究现状

(一)概念与内涵

行为心理学者把人类对空间环境的主观印象称之为意象。“乡村意象”则是指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乡村聚落环境在观察者头脑中所形成的具有共识性和稳定性

的群体投影,其既包括观察者对乡村物质空间的直接感知,也包括人们对乡村

文化的间接理解与感悟。“乡村意象”具有三方面内涵,其一,“乡村意象”

区别与“城市意象”,反映出乡村区别于城市以及该乡村区别于其他乡村的独

有特征。其二,“乡村意象”本质是乡村与乡村观察者间主客观交互作用的结

果,要求两者间有动态关联。其三,“乡村意象”具有深层情感意义,是饱蘸

乡土情怀的“社会-空间-文化”记忆图景。

(二)要素与特征

“乡村意象”由五要素构成,如表1所示。“线路”指人类或动物的活动线路

所组成的方向性网络。“界面”指界定乡村内外部不同区域的人工或自然侧

面,往往起背景参照作用。“团块”指具有相似特征且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

人们容易识別其特征并在该地区做出一致且连续的举动。“节点”指路径交

汇、连接或起终点,某些团块焦点或某些乡村性特征集中的兴趣点。“核心”

指具有唯一性和强识別性的标志物或标志物系统,其处在关键且突出的位置,

与节点相比视觉特征更鲜明。综上,乡村意象具有动态性、根植性、社会性、

文化性兼而有之的多重特征。

(三)形成与演变

乡村意象的形成和观察者、观察对象密切相关。就观察者而言,乡村意向因观

察者主观经验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征。原住民头脑中的乡村图景偏向于日常

生活与农业生产,外来游客脑海里的乡村意向则更侧重于乡野景观与乡土氛

围。就观察对象而言,乡村聚落环境的乡土性特征越强,人们对乡村意象的认

知就越清晰,有助于形成稳定且被广泛认同的村庄人居意象系统。乡村意象的

演变受多重外部因素影响,并非完全由观察者所决定。因此,在当前“乡村振

兴”背景下,如何增强“人”的地位和作用,提升乡村意象的“可意象性”成

为乡村规划设计的重要问题。

三、东筦村乡村意象面临重构的主要动因

(一)乡愁文化寻根推动人居环境更新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

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新的形势要求我国的乡村建设不再仅仅考虑物

质基础,更重要的是深入探索乡村发展的“造血”机能。“乡愁”在此提出,

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乡愁”是贯穿乡村意象重构全过程的基本原则,要

求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避免将城市造景方式直接引入农

村;另一方面,“乡愁”是引领乡村意象重构的目标与方向,指明人居环境整治

更新应充分考虑保持乡村特色,推动村庄人居规划设计寻找“村庄之魂”,避

免“千村一面”。

(二)村庄空心化治理加速乡土景观再造

东筦村与芜湖市市区、芜湖县城区交通联系便利,受城市拉力影响大,面临严

峻的人口外流问题。目前,村内青壮年劳动力均外出务工,宅基地自建住房空

置比例高,且约3成已属危房。但与此同时,出于务工者回乡建房需要,村庄

外围仍留出空地用作新增

文档评论(0)

xch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