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突破06(三)含沙量与输沙量(解析版) (1).docx

热点突破06(三)含沙量与输沙量(解析版) (1).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点突破06(三)含沙量与输沙量

(建议用时30分钟)

(2024·广东·二模)水沙环路曲线可较好地反映流域泥沙输移过程。1976年8月濂水流域的发生了一次暴雨,流域内某水文站观测到的水沙环路曲线呈顺时针(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暴雨导致该水文站所在河段涨水期内的含沙量(???)

①先增后减??②先减后增??③总体大于退水期??④总体小于退水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推测此次暴雨产生的河流泥沙来源,主要位于距离该水文站(???)

A.上游河段较远地区 B.上游河段较近地区

C.下游河段较远地区 D.下游河段较远地区

【答案】1.A2.B

【分析】1.由文字材料可知,此次观测到的水沙环路曲线呈顺时针,曲线上流量最大数值约为490m3/s,按照顺时针方向判断,流量增大为涨水期,流量减小为退水期。结合纵坐标进一步判断,涨水期内的含沙量先增加至约2.5kg/m3,随后下降至约0.7kg/m3,退水期含沙量则持续下降,涨水期含沙量总体大于退水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受河流流量影响,水文站监测到的水沙来源都位于该水文站上游地区。由于含沙量最大的数值出现在涨水期中部,意味着沙峰早于洪峰出现,河流泥沙主要来源于较近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含沙量主要受上游来沙量、河流流速、水量等因素的影响。

(2024·四川德阳·三模)“揭河底”是指高含沙的洪峰通过时,短期内河床沉积泥沙被剧烈冲刷带走的现象,多见于黄河中游干流段,下表为1966年—2017年黄河中游某区段历次“揭河底”现象水文数据统计。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洪峰流量(m3/s)

最大含沙量(kg/m3)

“揭河底”出现时流量(m3/s)

1

1966年

7460

933

6210

2

1969年

8860

752

2870

3

1970年

13800

826

10400

4

1977年

14500

690

10100

5

1977年

12700

821

9920

6

2002年

4600

790

1220

7

2017年

6010

291

3800

3.黄河该段“揭河底”现象多发生在(???)

A.12一次年1月 B.3-4月 C.7-8月 D.10-11月

4.与前4次“揭河底”相比较,第5次到第6次“揭河底”时间间隔增长是因为该河段(???)

A.河道摆动频繁 B.河流水量增大 C.泥沙沉积增多 D.上游植被恢复

5.与前5次发生“揭河底”现象的水沙条件相比,第6和第7次发生“揭河底”的主导因素是(???)

A.总降水量大小 B.河床沉积沙量 C.暴雨持续时间 D.水土流失程度

【答案】3.C4.D5.B

【解析】3.据图文材料可知,当高含沙大洪峰通过时,河床发生剧烈的冲中刷,就会发生揭河底现象,结合我国的锋面雨带推移规律。7-8月份锋面雨带向北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经常出现暴雨天气洪水夹带大量泥沙汹涌而下,容易发生揭河底现象,C正确。12月—次年1月黄河结冰,A错误;3—4月春季雨季还没有来,降水少,B错误,10—11月雨带向南撒出我国,降水稀少,D错误。故选C。

4.黄河流域植被的恢复,使得地表水下渗增多,地表径流量减少,水流速度减缓,搬运能力下降,进入干流的粗沙减少,洪峰平均流量变小,河流水量减小,BC错误;流域植被的恢复,使流域洪峰平均流量变小,河道泄洪排沙能力下降,排沙量下降,河道摆动减少,A错误,D正确。故选D。

5.气候条件相对稳定,一个地区的降水总量差异不大,A错误;6、7次洪水流量小,不能判断暴雨持续时间,C错误;6、7次“揭河底”发生时流域植被恢复情况较好,最大含沙量减小,D错误;由于前期流域内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河流沉积泥沙多,所以“揭河底”发生时最大含沙量和流量较大,而第六次“揭河底”流量较小,且含沙量大,第7次出现时,虽然流量和洪峰都增加了,但是最大含沙量下降了,说明河流泥沙减少,B正确。故选B。

【点睛】考查黄河中游的特殊水文特征,了解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等水文特征,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

(2024·贵州贵阳·一模)黄河下游为典型的地上河。其孟津至高村河段为典型的游荡段,长约284km,游荡段平面上在较长范围内呈宽窄相间的藕节状,具有水流“宽浅散乱”,主流摆动频繁、河槽易淤善冲等演变特点。如图示意黄河全下游及游荡段累计冲淤量变化(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完成下面小题。

6.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过程中河床不断提高的关键控制原因是(???)

A.搬运来大量泥沙 B.人为筑高岸堤

C.黄河含沙量极高 D.泥沙大量淤积

7.该游荡段冲淤状况是(???)

A.宽窄相间,以淤积为主 B.宽窄相间,以冲刷为主

C.窄处冲刷,宽处淤积 D.窄处淤积,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