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pdfVIP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20分)

1.教材指出:孟子的“以意()”和“知人()”确实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2.《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而()。”这一言论揭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

3.教材认为,《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止

乎()”的原则,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

4.曹丕《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为

主”的著名论断,对后代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很大影响。

5.钟嵘的《诗品序》说:“故诗有三义焉:()。文已尽而意有余,()也;因物喻志,()

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也。

6.韩愈在《答李翊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之论;在《送孟

东野序》中则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的思想,提出了“()”论。

7.教材指出:严羽在他的论诗著作《》里以禅喻诗,借用佛教禅宗的话语,提出了

他诗歌理论的核心内容“()”说。

8.明代思想家李贽提出了“”说,这一理论观点成为后来的公安派“”说的直接

的理论源头。

9.教材指出;清代诗论家叶燮把创作分成“者”即创作客体与“者”即创作主体

两个方面。

10·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

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钟嵘的)“滋味”说

2.(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说

三、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

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日:“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日:“辞

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

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

文不可胜用矣。(苏轼《答谢民师书》)

1.把上面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2.这段文字说明了苏轼哪些文学理论批评观点?

四、问答题(三题中只任选两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分析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

2.什么是司空图的“思与境偕”?请简要说明他的这一理论观点的渊源和意义。

3.请简要论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提出的“境界’’的美学特征,并评述它在中

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重要意义。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20分)

1.逆志论世

2.得意忘言

3.情礼义

4.气

5.兴比赋

6.气盛言宜不平则鸣

7.沧浪诗话妙悟

8.童心性灵

9.在物在我

10.无我有我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钟嵘的)“滋味”说钟嵘《诗品序》认为,只有“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的作品,才是“诗之至也”,提出了诗歌创作的“滋味’’说。(1分)所谓“滋味”实则是指

诗歌艺术的感性直观的特点,及其所引起的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1分)要做到作品有深厚的

“滋味”,钟嵘认为关键在于综合运用好“赋、比、兴’’的“三义”,他将“兴’’放在

第一位,并使“三义”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

“诗之至也”的诗歌作品。(2分)钟嵘的“滋味”说,突出了诗歌的艺术思维特征,并对后来

司空图的“韵味”说、严羽的“兴趣”说、王士稹的“神韵”说都有一定的影响。(1分)(参

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钟嵘诗品选录”)

2.(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说李清照在《论词》一文里力主严格区分词和诗的

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1分)李清照批评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词不

能算是词,只是“句读不葺之诗耳”。她认为词和诗的本质区别在于:诗只有较为简单粗疏的

文档评论(0)

134****98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