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5单元 选必融通——中国古代史部分 单元建构 突破篇.ppt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5单元 选必融通——中国古代史部分 单元建构 突破篇.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题一主题二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五单元历史单元建构突破篇单元总览纵横贯通一、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1.内涵: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即“德主刑辅”“以礼入法”的治国思想。2.影响: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1)积极性(2)局限性①根本目的是维护君权、父权、夫权。②本质上成为维护封建统治和等级秩序的工具。③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不可能保持封建社会的长久不衰,最终成为近代中国民主法治前进的阻碍力量。二、中华文化辐射其他国家文化,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维度阐释对“汉字文化圈”的影响①由于地域、种族、文化等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在东亚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汉字文化圈”,它包括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以及东南亚的部分国家和地区②构成这个历史性文化圈的要素大致有汉字、儒学、律令制度、中国化佛教等几项。这几大要素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华文化的辐射、传播主导了东亚各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维度阐释对世界其他文化的影响物质文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品自古以来就被西方人民所喜爱,亚麻纸、火药、指南针、纸币和活字印刷术等传到西方思想意识①中国的伦理观、哲学观、政治理想,尤其是儒家思想对欧洲的启蒙运动产生过一定的影响②他们将中国的“仁政”“仁君”思想、“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民本思想等文化资源加以理想化的描绘,借以作为反对神学蒙昧主义和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题型突破?选考增分(五)概述、概括类方法总结典题精析(2021·1月浙江选考,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中国大约有216个机器厂矿和小火轮公司。其中洋务派军事企业19个,经费约5000万两,雇用工人1万余;洋务派民用企业共约27个,经费2964万元,工人25500—29500人;私人资本企业170个,投资额879万两,工人6万多。这一时期以民族工业兴起为重要表现的经济结构转换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结构中,新因素虽微乎其微,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①。——摘编自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材料二“通州之设纱厂,为张謇投身实业之始。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中日事定,前督部张属苏、镇、通绅士,招商集股,设机厂,造土货,謇亦承之。”“状元办厂”是令人惊异的,但却决不是偶然的,它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②。1899年,该新型纱厂的诞生,也标志着张謇开始从传统的士人群体转向一个中国前所未有的新的社会群体——资产阶级。——摘引自杨立强《张謇存稿》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经济结构中出现的“新因素”,概述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新型纱厂”的名称,概括促成“状元办厂”的历史动因。[规范答题]第一步,解前“读”→明确审题方向第二步,解中“找”→获取有效信息设问寻突破口关键信息概述影响“新因素”的影响信息①: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概括动因“状元办厂”的历史背景信息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定的历史时期第三步,解后“答”→整理组织答案(1)新因素:民族工业。影响: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产生了资产阶级,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为民主革命提供了基础;进一步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给中国社会带来新气息。(2)名称:大生纱厂。动因: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加剧,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清政府谕令各省设厂;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实业救国”呼声高涨。[跟踪训练](2023·安徽“五校联盟”第二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汉代董仲舒尊崇儒术的主张把传统文化的统一性推向了极致。但事实上,统治者宣扬的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又使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传统文化又经历了继承性与变革性的过程。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摘编自张应杭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近代,中国人接纳西方文化的过程是认识世界和反思自身的过程。它冲破了中国传统的民族封闭意识和自大心理,强化了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复兴的内在驱动力,对中国的近代化具有积极意义。这一过程中,全盘否定民族文化、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仅限于上层人士和社会精英参与等弊端也比较明显。因此,近代中国接纳西方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包容得失的历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