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 配套教学设计(25).docx

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 配套教学设计(25).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配套教学设计(25)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古代诗歌鉴赏》中的《登鹳雀楼》一诗,重点分析诗句“西出阳关无故人”所蕴含的意境及诗人王之涣的情感表达。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所选诗歌出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以及王之涣的生平背景。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句,感受诗人的孤独与惆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登鹳雀楼》中的“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培养学生对古诗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水平。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句背后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加深学生对唐代诗歌及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古诗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激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鉴赏《登鹳雀楼》中“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句诗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具体包括:

-掌握诗句中的关键词汇“阳关”和“故人”的象征意义,理解它们在诗句中的作用,如“阳关”象征远方的边际,而“故人”则代表过去的熟悉与怀念。

-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借景抒情等,让学生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这些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引导学生感受诗句所营造的意境,如孤独、寂寞、离愁别绪等,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情感共鸣。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情感内涵。具体包括:

-“阳关”和“故人”的象征意义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难以直接理解。教师需要通过历史背景介绍和具体例证来帮助学生构建概念。

-诗句的修辞手法分析可能需要较高的文学素养,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教师可以通过具体诗句的对比分析,让学生逐步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诗句所营造的意境和情感可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辅以情境模拟和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通过讲授法介绍《登鹳雀楼》的创作背景及诗句“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义,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在具体活动中,将设计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模拟诗人王之涣的情感体验。此外,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阳关的位置及时代背景,增强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描绘古代边塞风光的短片,让学生感受边塞的辽阔与荒凉。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一位古代诗人,站在边关之上,会有怎样的感受?”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登鹳雀楼》。

二、讲授新课(用时20分钟)

1.讲解《登鹳雀楼》的创作背景,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分析诗句“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义,讲解“阳关”和“故人”的象征意义。

-展示地图,指出阳关的位置,解释其在古代边防中的重要性。

-通过诗句中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无故人”所表达的孤独与惆怅。

3.修辞手法分析:

-举例说明诗句中的对比修辞,如“阳关”与“故人”的对比。

-引导学生发现并讨论其他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等。

三、师生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讨论其在诗句中的作用和效果。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情境模拟:邀请几名学生扮演诗人王之涣,表达诗句中的情感。

4.学生互动评价:其他学生评价扮演者的表现,教师给出建议。

四、巩固练习(用时5分钟)

1.教师给出几个类似诗句,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其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用时2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阅读唐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六、作业布置(用时3分钟)

1.要求学生课后撰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站在边关之上的感受。

2.鼓励学生创作一首以“阳关”为主题的现代诗,激发创造力。

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唐代边塞诗歌选读: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内的其他边塞诗人作品,如王昌龄的《出塞》、李白的《关山月》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边塞诗的特点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laoshi15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