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忘却-记念--《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联读课件.pptx

记念-忘却-记念--《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联读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念-忘却-记念——《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联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学习活动1.分析人物,感受文章所记人物的真实性;2.比较两篇文章在写作特点上的不同之处;3.比较两篇文章所用抒情笔法的不同之处;4.理解两篇文章的“忘却”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活动一感受人物的真实性

思考探究著名学者詹丹教授认为:“无论写刘和珍还是左联五烈士,鲁迅都不是简单地从理想角色来定位其写作对象的,而是用了较多篇幅写他们作为普通人、作为生活中人的真实性。”结合两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真实的刘和珍作者既赞叹她和她的同伴有“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和“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之类的特质,但又对她们徒手请愿的做法不敢苟同,认为过于天真,是牺牲太大,意义甚少。

真实的白莽、柔石、冯铿作者深情回忆了五烈士的美好品质,热烈讴歌了他们的高尚精神,但是也指出:白莽翻译诗歌不够客观;柔石做人迂腐,没有实际经营能力,从事朝华社出版只能亏本了事,做人又太天真,看不到别人的坏,也认识不到政府的野蛮;冯铿又有点罗曼谛克,急于事功。

小结鲁迅把这样的材料呈现于笔端,不是有意矮化烈士。文章从生活的真人出发,即便回忆的对象投身于公共的伟大事业,也并没有因这种公共性、事业性遮蔽了个人化的感情。或者说,把生活中的私人化情感与公共世界的意义结合在一起展示,使鲁迅这类记念性的文章获得了一种因真诚面对而抵达的深度。——上海师范大学詹丹《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组合解读

活动二比较写作特点

思考探究两篇文章都属于以写人记事为主的纪念性散文,但是在具体的写作特点上又有不同之处。试结合课文内容,从所记人物数量、所记事件特点和所选表达方式三个方面作一些比较。

比较写作特点《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所记人物数量所记事件特点所选表达方式叙写了一个人,为一个人画像;手法上更多的粗笔勾勒。为一个群体画像(重点是白莽和柔石);记叙的事件更完整,细节刻画更多。以感情为线索,贯穿刘和珍的几件大事展现人物。通过零碎却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小事,刻画人物形象。记叙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主要是议论和抒情,抒情直接、强烈。前三部分主要以记叙为主,记叙、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抒情更加克制。

活动三比较抒情笔法

思考探究教材后的学习提示提到:两篇文章“都带有很强的抒情性,但前者的抒情直露显豁、汪洋恣肆,后者则使用了不少曲折隐晦的笔法。”请回到文章中,找一找体现这两种不同抒情笔法的句子,用心体会,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记念刘和珍君》:直露显豁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为了忘却的记念》:曲折隐晦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的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抒情笔法为什么会不同?1.写作时间:《记念刘和珍君》写于刘和珍遇害后第14天,作者参加刘和珍追悼会后第7天,此时正处于事件的当下期,悲愤难抑,不能自已,因而抒情浓烈,感情直露。《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于五位烈士遇害两周年,当时激烈的情感经过时间的沉淀而变得深沉和内敛,情感波动也没有前一篇那么大。

抒情笔法为什么会不同?2.社会环境:两篇散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由抒情的直露恣肆变得曲折隐晦,也是与社会环境有关,20世纪30年代前期,国民党反动派倾力“围剿”革命和革命者,这比20年代的段祺瑞执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从“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就能窥见一斑。作者的经验告诉他,必须节制自己的抒情姿态。

小结李希凡在《论鲁迅的“五种创作”》中说:“同是纪念烈士的记事散文,同是在写“不能忘却”的主题,《为了忘却的纪念》的革命抒情,就和《记念刘和珍君》有着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说,在《记念刘和珍君》里,汪洋恣肆的激怒与哀痛,形成了诗意汹涌的感情的波涛,显示着对虐杀者的极端的憎恶与仇恨,并深刻地总结着血的经验与教训,昭示着革命的人们奋勇向前;那么,在《为了忘却的记念》里,这同样的激怒与哀痛,却把那动人心魄的感情力量蕴蓄在心,出之于笔端的,是深沉的记实。”

活动四理解“忘却”

思考探究两篇文章都提到了“忘却”,比如前者说“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后者则说“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