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6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VIP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6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雍正皇帝限定了祈雨活动的条件和场所,不允许私自设坛祈雨,这显然强化了政府在赈灾事务中的主导权,故选A项;材料主旨并非探讨祈雨活动的科学性,排除B项;佛教寺庙只是祈雨活动的场所,而非赈灾的主体,排除C项;D项不符合常识,民间救济活动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排除。12345123454.下面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A.国家政权对乡村控制力十分薄弱B.基层自治在国家治理中地位重要C.当地宗族势力妨碍国家政权管理D.当地社会矛盾尖锐复杂处理困难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经乡村各种调停和仲裁解决占主导,说明基层自治在国家治理中地位重要,故选B项;国家政权对乡村控制力并不薄弱,排除A项;当地宗族势力是国家政权管理的补充,排除C项;材料反映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无法看出当地社会矛盾尖锐复杂,排除D项。12345123455.《康济录》记载:万历间,御史钟化民救荒,令各府州县查勘该动工役,如修学、修城、浚河、筑堤之类,计工招募,以兴工作,每人日给米三升,借急需之工,养枵腹之众,公私两利。据此可知,明代救荒()A.主体是民间慈善组织B.核心是保证粮食供应C.出现了“以工代赈”的方式D.减轻了百姓的徭役负担C解析据材料可知,明代救荒通过工程建设来吸纳灾民,并以支付工作报酬的形式,达到赈济的目的,即“以工代赈”,故选C项。情境再现“(宋代)救荒之法不一,而大致有五,常平以赈粜(卖出),义仓以赈济,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又遏籴(买入)有禁,抑价有禁。”——董煟《救荒活民书》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提示赈灾救助措施的多样性。图解历史1.古代中国赈济的种类2.观察“东汉彩绘木鸠杖”。(见教材第三子目)鸠杖在秦汉时期是长者地位的象征,是汉代敬老养老的标志。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鸠杖是我国古代敬老爱老养老方面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历史实物资料之一。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主题一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和基层组织的演变问题探究视角1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趋势及特点材料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扩大兵源,增加赋役,稳定社会秩序,纷纷建立严格的户口登记制度以了解地方的户口和财政状况①。秦朝户口登记更加严密,内容更加详尽,对不报、虚报和假报户口等行为严加惩罚,还作出了不许擅自迁徙、迁徙时必须审核并办理更籍手续等规定,户籍制度已相当完备。汉承秦制,户籍管理又有发展。汉丞相萧何编制《九章律》,其中的“户律”规定了详细的户籍管理办法,实行编户齐民,历史上首次将户籍管理上升到法律规范。此后,秦汉户籍制度一直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②。——摘编自江立华《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及其特点》教你读史①自商朝至春秋战国时期,人口登记制度日益严格②秦汉时期形成了户籍制度,并为后世历代王朝沿用思考: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提示趋势:制度日益周密,对百姓的控制日益严密。特点:出现时间早,历史悠久;与刑法、征发徭役、赋税紧密联系;对后世影响深远。视角2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变趋势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①。唐朝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②。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③。——摘编自唐鸣、刘志鹏等《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教你读史①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兼有基层政权和半自治的性质②唐朝乡里制向保甲制、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官方控制逐步增强③从北宋到清代,乡里制度转为职役制,乡村自治色彩越来越弱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提示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转变;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加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削弱。原因:国家统一;封建制强化;维护小农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史论史识1.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特征2.乡里制度的基本特征宗法性中国封建时代乡村居民聚居是从原始公社制和奴隶制时代延续下来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关系,融于乡党邻里关系之中,昔日的宗子、族长、家长变成了宗法地主,成为乡里行政编制的宗法性特征行政性乡里制度作为乡村的行政编制,本质上是封建专制国家地方政权中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乡里头目是乡村的行政长官,管理乡村的一切事务连带性历代乡里制度都是以对全体乡村居民进行什伍编制为起点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