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习:以项目化方式开展.docx

跨学科学习:以项目化方式开展.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7/NUMPAGES8

跨学科学习:以项目化方式开展

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载体开展。其中,项目就是载体之一,跨学科学习可以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开展。在上一季领读《新课程关键词》一书时,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如何定位项目化学习”,讨论了项目化学习的特点、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要点,本文的最后有这篇文章的链接,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第七章的阅读再做一些讨论。

一、项目化学习的核心理念

项目化学习肇始于20世纪初威廉·克伯屈(WilliamHeardKilpatrick)所倡导的设计教学法。从源头上看,项目化学习可以追溯到杜威的“做中学”,与陶行知所倡导的“教学做合一”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项目化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PBL)基于现实世界、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并应对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和复杂的选题,在“做中学”,“学中做”,以自身的体验和实践来认知和成长,实现“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新组织”,从而获取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提升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合作和自我管理等素养和能力,这就是项目式学习的要旨所在。

项目化学习通常有三种形态:一是活动类的项目化学习,二是学科内的项目化学习,三是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从中不难看出,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是其中挑战性较高的。

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原型

夏雪梅博士在《课程·教材·教法》2022年10月第42卷第10期上发表过题为“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内涵、设计逻辑与实践原型”的学术论文,文中归纳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三种实践原型,这三种原型都是以跨学科的真实问题为起始点,以形成体现跨学科理解的跨学科项目成果为终点,变化的是从始到终之间学科的不同整合方式。

作者认为,这三种结构方式既能较好地适应分学科的教育情境,又能促进学生对所跨学科、所解决问题的整合性理解。为了帮助读者理解这三种原型,夏雪梅博士以两个学科构成的跨学科学习为例,做了图文并茂、案例支撑的解读。

原型一:组合型

即将跨学科问题分解成不同学科中的独立的子问题。最简单的组合型是项目化学习由两个独立的学科子项目构成,分别对各自学科领域中关键概念进行理解,探索解决跨学科问题中的学科问题。然后通过再整合,将两个独立的学科项目的成果融合为跨学科的项目成果。

相对而言,组合型在三类原型中是跨学科整合较浅的,也是最容易常态化操作的。组合型最大的优点是不会对学校和教师原有的教学进程造成太大的干扰,有时只需要两位教师之间的合作即可。

原型二:递进型

将跨学科主题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分解成子问题1、子问题2等,在每一个子问题解决中,都有可能会综合用到学科1或学科2的知识,但会以某一个学科为主,另一个学科起到辅助和支持的作用。通过这种学科整合,形成跨学科的成果。书中“历史的回声”案例,就属于这种类型。

在这种类型的学习活动中,不同学科的教师都将面对跨学科问题,需要有跨学科的共识,在不同阶段支持学生较为灵活地切换不同的学科视野,达到跨学科解决问题的目的,但仍然需要以本学科的教学为根,实现对学科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

原型三:冲突型

面对真实的问题,从不同的学科/专家视角分别整体界定、加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策略。这些解决方案可能有相通的地方,互为补充,但也有可能存在冲突,这就需要学科之间的整合,以此形成跨学科成果和新理解。

相比较而言,冲突型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整合的程度更深入一些,后期视角冲突与整合?的深度依赖前期以学科/专家视角研究的深度。

越复杂的项目化学习,其中所蕴含的原型可能越多样,组合的方式也更加复杂。而掌握了这些原型,能够让我们理解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和实践的本质。

三、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

建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前面所讨论的跨学科学习的设计框架同样是适用的。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如下几点:

1.要有课程意识。

前面反复谈到,课程方案中要求各学科拿出“10%的课时”用于跨学科学习,这是从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实施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教师可以选择以主题、项目、问题、概念等为载体加以具体落实。如果选择项目载体,就是跨学科项目化学习。

这提醒我们,在设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时,课程是核心,要以整个学习活动这一“大单元”来构建微课程,以实现思维发展、能力提升、核心素养的涵育为目标指向。项目是开展跨学科学习的载体,不能为项目而项目,也不能仅仅将项目实施的显性结果作为目标指向来规划、设计并实施项目。

2.学科是构建学习活动的起点。

跨学科学习的类型丰富多彩,“跨”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在构建跨学科学习的大单元时,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现有的资源实际、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等现状出发,选择合适的学习载体,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采取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学习活动。

但教师需要明确的是,每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有跨学科

文档评论(0)

岁月静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正高级教师证持证人

教育工作者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6日上传了正高级教师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