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3单元 法律与教化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2).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3单元 法律与教化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2).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34564.汉代的《九章律》把封建国家的大政方针分篇编纂形成了较完整的法典体系模式,其后的封建律典便以它为蓝本。《唐律疏议》《大清律例》就是由典、篇、卷、门、条(附议或令、例)这样几个框架支撑的。这表明()A.古代中国已进入法治社会B.中国古代立法保持着共同的规范C.中华法系具有稳定性特征D.外来文化影响中国古代法典编修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华法系具有稳定性特征,故选C项;中国古代社会是封建专制社会,法律是维护皇权统治的工具,排除A项;古代立法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保持着共同的规范”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外来文化对古代立法的影响,排除D项。1234561234565.北宋末年至南宋初期,以苏汉臣为代表的宫廷画师们创作了大量象征多子多福的婴戏题材作品。但据学者考证,这与当时民间社会普遍流行“计产育子”等自觉控制人口数量的习俗又有所矛盾。据此可知,宋代宫廷婴戏题材画()A.反映出宋代经济的繁盛B.蕴含一定的教化功能C.表达了民众的心理需求D.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B123456解析据材料可知,宋代民间存在控制人口数量的现象,而宫廷画中突出多子多福,在于引导人们增加人口,蕴含一定的教化功能,故选B项;宋代经济繁荣主要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而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人口,排除A项;宫廷婴戏题材画反映了统治者的意愿,排除C项;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而宫廷婴戏题材画主要代表宋代统治者的意愿,排除D项。1234566.朱元璋在《御制大诰》中提出:“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去五教五刑而民生者,未之有也……养民之道斯矣。”此材料体现的实质是()A.用礼和法强化封建统治B.礼法结合以保障民生C.强调“君舟民水”关系D.礼法对立,只取其一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朱元璋用五教五刑统治人民,说明他主张用礼法维护封建统治,故选A项;保障民生只是朱元璋的手段,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排除B项;强调“君舟民水”关系的是唐太宗,排除C项;“对立”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拓宽教材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图片及文字。说明律和令的法律效力如何。此汉简的出土有何意义?提示效力: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意义:《二年律令》的出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秦律和汉律的认识。图解历史魏晋时期的律令儒家化易错提醒“律”与“例”的关系“例”是“律”的补充,同“律”一样,也是审理案件、定罪量刑的依据。不同在于,“律”的纂修比较慎重,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例”则因时制宜,随时增删和修改,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法律形式。“例”的数量多于律条。在司法实践中,“例”的法律效用大于律,成为统治者实行司法专横、鱼肉百姓的工具。情境再现清代“圣谕十六条”载:第三条:和乡党以息争讼;第四条:重农桑以足衣食。材料说明清代乡约宣讲的内容有何特点?提示清代的乡约把宣讲“圣谕”,稳定社会秩序和发展农业经济当作重要内容。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主题一中国古代的德治与教化问题探究视角1儒家的德治思想材料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①。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②。”——摘编自姜林祥《中国儒学史》教你读史①孔子主张以礼乐制度重建社会秩序②孔子将重建社会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治国思想。提示重建礼制社会,以礼治国;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视角2中国古代的乡约教化材料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①,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年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圣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②。——摘编自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教你读史①宋代乡约制度主要是民间组织,侧重道德教化②明清乡约制度主要是官府组织,侧重宣讲“圣谕”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提示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史论史识1.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的不同项目德治法治哲学基础源自儒家思想,以“仁”为基础源自法家思想,以“法”为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