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案例式解读》读书心得体会.doc

《新课标案例式解读》读书心得体会.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标案例式解读》读书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本书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的框架结构,紧扣核心理念,梳理课程内容,关注实施策略,借助名师的典型案例,在案例解析过程中,全面解读新课标的主要精神,深入阐明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为新课标学习呈现鲜活的实践样本,为新课标落地提供有效的范例支架。本书既能彰显理论解读的权威性、深刻性,又能突出实践操作的示范性、引领性,是教师学习新课标的常备参考书。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想体会:

一、创设真实生活情境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理念”中特别提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的要求,因此必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世界,打通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描述人物外貌,转述通知》一课的开端,巧妙设计了真实的语言表达场景:于老师假装有事迟到,让一位女老师假扮“文教局的阿姨”来拜托“小朋友”转述通知。这一设计为学生在课堂上创设了具有实践性、任务性的“真实的生活情境”。面对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完全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十分兴奋,感觉自己是在帮助于老师,纷纷向老师描述刚才那位阿姨的外貌,并转述她的话。于老师适时加以引导,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学会描述、学会转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试想,教师如果没有创设这种任务式活动场景,只是一味讲解描述人物外貌的方法、转述的要求、通知的类型等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这让我想起自己上次执教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读后交流课开课任务情境的创设———新《红楼梦》电视剧总导演将要来抚州海选红楼小演员。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法很好,就是不真实,学生一看,这就是老师来哄我们,压根不真实。在这真心感谢学生的大力配合,配合我上演这么一出戏,难为他们了。所以,任务情境的创设尽量要真实,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树立文化自信理念

2022版课标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子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文化自信中的“文化”,特指、专指“中华文化”。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自觉接纳、衷心热爱,是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持久信念、崇高信仰。

树立文化自信理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在《孟晚舟回国第二天的语文课》这一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把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放到语文课上讨论,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成为学生语文学习材料的是孟晚舟在归国飞机上所作的《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一文,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范文,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难得的素材,摘录部分精彩语句如下: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一次次坠入深渊,又一次次闯入暗夜,曾让我辗转难眠,更让我刻骨铭心。泪水抱怨化解不了愁苦,伤春悲秋翻越不过泥泞,与其困顿挣扎,不如心向阳光,冲出阴霾。”

“我们祈祷和平,幸运的是,我们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我们崇尚伟大,可贵的是,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

“感谢亲爱的祖国,感谢党和政府,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

......

学生在讨论、诵读、积累中,既提升了语文能力,培养了语文素养,又自然地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并由此生发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反观我自己的教学,不要狭隘地就教材教教材,也应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人生,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树立语文课程文化自信和立德树人的课程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三、培养审美创造素养

2022版课标指出:“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乡下人家》教学片段为我们作出了美妙的示范。首先,放手让学生直面文本、触摸语言、沉入文字,美感美感,首先来自“感”,感受文本、感觉语言、感知文字,这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前提;其次,

在感受的基础上聚焦那些美感特征鲜明、

文档评论(0)

秋天的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个人的努力就是最大的努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