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6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3).pptVIP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6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3).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展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元朝的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由于政府赋役越来越倾向于向土地摊派,户籍管理相对松弛。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基层组织概况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表现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里设里正。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后代沿袭这种乡里制度,稍有变化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明朝实行里甲制,设甲首、里长2.社会治理概况历代政府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表现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唐朝的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北宋王安石实施的保甲制即源于此明朝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至此,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社会救济(1)作用: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2)主体: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3)举措①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②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③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④宋朝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⑤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⑥在古代社会,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或直接实施赈济,或鼓励各地余粮向灾区流通,同时还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2.优抚政策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明初朝廷令各地有司优抚高年平民,八十岁以上月给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重点研习一明朝户籍制度【材料】明初,战乱、灾荒和繁赋重役是促使明朝流民问题日益严重的重要诱因。明朝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百姓背井离乡,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迟缓、国力下降。更有甚者,流民积聚为乱,愈演愈烈,成为威胁国家统治的重要力量,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统治者“诏天下府、州、县编赋役黄册”,推行户籍黄册制度。由各户真实详细填写人丁和田产状况,经里、县、府、布政司,自下而上层层造册,最后报送户部。因为册子以黄纸作为封面,所以被称为“黄册”。明朝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户籍的管控,还在刑律中明确规定:“若官吏里甲通同人户隐瞒作弊,及将原报在官田地,不行明白推行过割,一概影射减除余粮者,一体处死。隐瞒人户,家长处死,人口迁发化外。”凭借刑罚巨大的威慑力,户籍黄册制度得以有效地推行。——摘编自戚阳阳《明代户籍法律制度与社会流动》【思考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朝初期推行的户籍制度作出合理解释。提示:原因:战乱、灾荒和繁赋重役导致流民问题严重;百姓流离破坏了经济的发展;流民聚集威胁到国家的统治,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目的:通过加强户籍管控,巩固统治。影响: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政府征调赋役;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封建政权的巩固。对人口流动的严格控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素养阐释】材料表明明朝初期流民问题严重,经济遭到重大破坏。为了加强对全国人口的管理,明朝实行黄册制度,对明朝的社会统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应该根据材料从背景、目的、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解释。考查历史解释的素养。[核心归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征1.地域性。因为人口与赋役之间密不可分,所以封建统治者千方百计地将人口控制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限制其流动,甚至把任意离开户口所在地视为一种犯罪行为而加以惩处。2.等级性。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其户籍地位逐级降低,界限分明。3.世袭性。不同等级、职业间的流动受到制约,户籍是世袭的。如军户、匠户和杂户就具有非常突出的世袭性特点。4.被赋予社会治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