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市文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VIP

海南省文昌市文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处于政局大动荡,社会大冲突的时代,他们对于如何维持人间的和谐十分关切,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智慧之谈。提到人类的和睦,人们总是会首先想到孔门“和为贵”的名言,无论是个体间的矛盾、族群间的冲突,还是国际间的纠纷,当和解的曙光出现时,总是以“和为贵”作为解决纷争的最高原则。孔门的这句名言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讲的:“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在这里,“和为贵”是“礼”的运用,用现在的话讲,主要是以社会规范为制约,无论大小事体都要做得合适恰当(“小大由之”)。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同的问题,本来就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公共论题,“和”作为认识论的一个概念,最早是由西周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同则不济”),战国时的晏婴用“和”指不同事物相成相济的词义,引申而指“可”与“否”的相互统一,明确提出言论开放的主张。不过,孔子认为“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他与晏婴在这个问题上持着不同的看法,将“和”的相成相济的概念纳入到自己的礼制体系中来,认为君子求和,是在一定的原则“礼”之下,而小人的“知和而和”,是为和而和,“不以礼节之”,是君子所不取的(“有所不行”)。

孔子主“仁”而言“和”,但都是在周代礼制的大前提下。而墨子是周代礼制文化的反对者,他对宗法制度在政治上的弊端有敏锐的观察,指出“亲亲”的政治体制是造成“骨肉之亲,无故而富贵”的根源;他反对世袭制,主张“官无常贵,民无常贱”。墨子同样十分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字在《墨子》中约三十见,超过《论语》《孟子》的总和。墨子提倡兼爱,认为如果人人都能推广爱心,“上下调和”,则小至父子兄弟可以齐心协力建立美好生活,大则形成上不凌下、官不欺民的政治气候,这样社会

才能维持和睦稳定。墨子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社会哲学家,在当时的割据战乱局势下,他不仅迫切地期望着一国的安定,“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而且期待四海之内都能再现升平,“天下和,庶民阜”,“一天下之和,总四海之内”。同时,他还反对霸权,指斥大国借用各种说辞干涉、侵略他国的行径(《非攻》“必反大国之说”)。

韩非子与墨子一样用“上下调和”来描述理想社会,但他的视角与各家不同,强调“刑名参同”才能“上下调和”;强调法治的重要性,认为法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这一主张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

纵观诸子,无不在人文社会的基础上重视“人和”的重要意义,而道家对“和”的重视则更具丰富的含义。道家的“和”不仅讨论人际的和谐,还外延到宇宙的秩序与和谐。《老子》一书言“和”凡八见,同于《论语》,但比《论语》内容上更为哲理化。首先老子在宇宙生成论提到“和”的重要性。《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对这一章的哲学含义,历来有多种解释,但将万物负阴而抱阳释为道或万物本身即蕴含着两种对立的原质或势能(阴、阳),则是道家各派以及承袭道家这一观点的儒家学派都共同接受的说法:阴阳本来是相互对立的,但它们相互交通之后,则形成了一个新生的和谐体。这也是老子相反相成思想的体现,老子的这一思想,两千年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历史文化数千年的发展,民族生命力的绵延实有赖于文化的凝聚力。诸子的和谐观,也是促进民族文化凝聚力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内涵。

(摘编自陈鼓应《道家的和谐观》)

材料二: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就把“和”看作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完美秩序,和平、和睦、和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理想状态。《中庸》有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中”是天下最为根本的法则,“和”是世间共同遵循的规律,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天地就能和谐运行、各安其位,万物就能生长发育、并生不悖。这段话中包含着深刻的“守中致和”思想:“守中”不是一成不变、静止不动,而是以“中”的立场守住大本大源的主体性原则,然后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外部世界普遍存在的矛盾和差异的运动转化,最终达致和谐统一的完美状态。当然,和平、和睦、和谐的状态也不是固定不变、一劳永逸的,随着事物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又会出现新的矛盾冲突,打破原有的平衡稳定,我们又需要运用智慧和力量推动秩序回到和谐统一的状态。如此不断调适,循环往复,现实世界就在人的努力创造中,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实现了发展进步。这是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深深印刻在中华文明的基因和血脉中,塑造了中华文明突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