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doc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双语)》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402B

课程类型:专业提升课

学时:32讲课学时:16实验(上机)学时:16

学分:2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先修课程:

一、教学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劳动经济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教学工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该课程系统性、应用性地讲授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介绍个人和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各个方面的重要内容的理论机理、实际运作流程和应用技能。

作为劳动经济学院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为学生奠定专业性的生涯规划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针对性地提供人生重要阶段的职业指导与管理对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性应用,可使学生们比较系统地掌握个人领域或组织层面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及其管理的重要知识和技能,这对经济管理类大学生未来个人职业选择和人生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对未来所从事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该课程的开设可为在校大学生科学、客观地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及推进未来职业发展,胜任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奠定专业基础。

作为高校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就业方向,需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之中。通过课程学习,可以强化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强化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增强职业发展后劲;强化就业心理健康和职业心态教育,培养学生的抗压、抗挫折能力,培养积极健康的求职就业心态。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知识体系、核心内容的介绍)

本课程围绕职业生涯的理论发展和管理实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阐述:

1、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的时代演进背景、特征和职业生涯发展面临的挑战与论争;

2、了解生命周期与人生发展、职业活动和职业选择等方面,认知职业人生的基础要素;

3、理解并把握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论及其实际应用;

4、对生涯发展早、中、后期的职业发展特征和职业发展中的问题、困惑有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并掌握个人和组织有效应对职业发展不同时期的职业任务和管理策略;

5、全面认知以职业为导向的人力资源发展系统模型,明确把握职业生涯发展系统及其有效的管理策略。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法

课堂讲授、小组学习、实践课堂、案例分析、经典阅读、互动教学、角色扮演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的教学手段日趋灵活。通过制作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利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室等先进教学设施辅助教学。同时创建学习论坛、教师信箱等教学互动栏目的构建,既有利于信息的即时反馈,也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新的平台。

2、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必须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一般规律实施教学,必须有科学而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因此,加强适合能力培养目标的实践性教学已成为当务之急,也是专业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活动中,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需求导向。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等,都必须与未来实际工作的方向、水平和要求保持一致,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第二,能力本位。建立在全面素质之上的职业能力培养,是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指向。教学环境的开发、教学的实施与管理、教学的评估与改进等教学工作都应围绕着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要求而进行。

第三,理论知识必需与够用。专业素质培养是能力本位教育,基础理论教学一般要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和要求来决定,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第四,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专业素质能力培养中必须遵循科学施教,从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出发,教育培养过程要注重因材施教,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开展实践性教学。

第五,学用结合。职业能力形成过程中,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培养全面人才的基本途径。因此,从开设专业的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教学环境的开发,到教学的实施与管理、教学的评估与改进,整个教学过程都应体现这一特点。

(三)考核方式

对本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结课考核两种方式进行综合评定。过程考核主要包括日常教学活动的参与10%、实践课堂30%和出勤情况10%三个方面;结课考核主要包括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设计、经典课程阅读笔记、职业生涯实践案例分析、课程结业论文等类型,占学科成绩的50%。教学队伍始终向学生灌输一种思想——考试不是课程的结束,也不是衡量学生水平的唯一依据,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锻炼才是最重要的。

(四)学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