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2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2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官制度的开放性要小很多。实际情况是,文官考试与任用相脱节,文官考试实行几十年,实际录取的人数总计不过千人,无法实现孙中山先生一切文官皆经考试及格的想法,而且任人唯亲的现象普遍存在。……另外,由于民国时期党治和军治色彩浓重,政府当局为党务人员和军人进入文官队伍大开方便之门,考试任职的文官地位很低,在薪酬待遇和升职空间上都不如其他途径进入文官的官员。——徐萍《从进士科举到文官考试——中国选官制度在民国时期的制度逻辑》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分析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存在哪些问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提示:(1)问题:通过考试获得文官任职资格的人数少;任人唯亲的现象普遍存在;通过考试任职的文官地位低,在薪酬待遇和升职空间上都不如其他途径进入文官的官员;实践效果不佳。(2)原因: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民主政治不成熟;照搬西方文官制度。论从史出民国时期文官制度的特点(1)中西合璧: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同时汲取了科举制的合理成分。(2)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在法制化道路上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进程。有关文官考试、任用、薪俸、抚恤等相关的法律体系从无到有,逐渐完善。(3)党治和军治的色彩浓厚:民国时期,中国处于军阀割据时期,军阀割据混战,斗争激烈。北洋政府时期,文官制度军治色彩浓厚。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治色彩浓厚。(4)缺乏推广实践:北洋政府时期,令出多门,地方军阀各行其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虽然名义上建立了统一的政权,但是地方势力往往将中央所派官员看成是蒋介石集团的人事渗透,而拒绝执行。典型例题南京国民政府规定,简任官(高级文官)无须考试,且低级文官中考试及格是众多任用资格中的一项。这说明()A.考试成绩是任用文官的唯一依据B.文官制度的开放性较小C.文官考试对知识分子吸引力大D.文官考试制度是对科举制的发展题目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的建设。要求认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建设的局限性。解题指导:根据题干材料中南京国民政府的规定,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依靠考试成绩进入文官队伍的难度较大,文官考试对知识分子吸引力很小,任人唯亲现象无法禁绝,这说明当时的文官制度开放性较小,B项正确。答案:B课堂小结*十年寒窗磨利剑,一朝折桂展宏图!?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标定位1.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2.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北洋政府时期考试和甄别的选官方式、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干部制度的形成、干部制度的改革和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形成素养阐释1.了解废除科举制度对清朝选官制度的影响,理解废除科举制度的必要性,培养时空观念2.了解民国时期选官制度发展的近代化趋势和存在的问题,理解政治局势变化对近代选官制度的影响,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干部制度的根本原则和历史地位,培养唯物史观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自主预习·新知导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1.科举制度的瓦解(1)背景:晚清时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科举制度受到很大冲击。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19世纪80年代后,科举制度发生一系列变化。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2)概况: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严饬府、厅、州、县,抓紧于城乡各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2.清末选官制度改革(1)背景:新政开始后,改革传统选官制度成为共识。清政府一方面进行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另一方面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2)内容①学堂选官制度: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