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3年第2期(第38卷)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22023(Vol.38)
地方、记忆与艺术:
回到地方场所与往昔的历史经验
罗易扉
摘要:艺术作为记忆的一种形式,是人、地方与时间的联结之物。“地方”“记忆”与“艺术”具有层层
关联及丰富的意义,“地方”是人与自然地点建立意义的精神空间与交往场所,是人类经验与有意义的“场
所”。人类的记忆、想象与认同需要具体场所,而记忆、想象与认同则又重塑地方的“场所精神”。地方艺术
连接着人对于地方的往昔历史经验,是人重返地方的记忆之物。地方艺术携带着个人、社会及国家的集体
记忆,并帮助我们重建人的身份认同与民族认同。在世界民族处于一种松散结构的后民族时代,地方性知
识与地方艺术对于身份认同具有重建意义。人通过地方艺术的可见形式,回到不可见的往昔历史经验。
人通过充盈着地方场所精神的社会记忆,从而获得故土的身份认同,并通过地方艺术回到精神所栖息的
故乡。
关键词:地方;记忆;地方艺术;场所精神;集体记忆;身份认同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1ZD10)
作者简介:罗易扉,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上海200234)
DOI:10.13613/j.cnki.qhdz.003237
一、引言:地方、记忆与艺术
所谓寻找故土,无非就是寻找意义。
艺术是人类的记忆形式,艺术史是人类心灵的历史。人类在流动的栖息寄居之中,通过记忆之物
与故乡取得稀薄的联系。奥地利诗人里尔克(RainerRilke)在诗歌《村子里立着最后一幢屋》中写道,
“离开村子的人将长久漂泊”,这句诗道出了故乡与记忆之间的密切关系。二战时期流亡旅途之中的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ThomasMann)这样言说故土的意义:“我到什么地方,德国就在什么地方。”他
描述了故乡对于人类精神的重要性,人在他乡对于故乡的地方依恋之情。澳大利亚学者比尔·阿希
克罗特(BillAshcroft)从后殖民民族语境出发,从艺术与文学乌托邦情境提出“家与根”的概念
(Heimat)。在世界民族文艺作品的多种表现形式中,故乡的象征及意象成为连绵不断的永恒主题。
中国古代很多诗人对故乡与土地留下过感怀的诗词歌咏,如曹丕就写下“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的感人诗句。“地方”不仅是一方土地的地理方位与物理空间,更是人类的社会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场
所。地方性知识为地方艺术呈现源远流长的文化与历史文脉,地方、记忆与艺术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
层层关联。艺术是记忆的一种生动方式,如舞蹈艺术采用身体的形式记录人类历史,音乐艺术采用声
音的形式记录人类历史,视觉艺术采用影像的形式记录人类历史。地方艺术是社会记忆的一种形象
方式,地方艺术因其所承载的故乡意象从而澄明。
现代人远离土地的自然气息,渐渐淡忘了关于故乡的故事。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逐渐从依存变为
陌生。现代人生活在充满统一现代性的空间之中,但依然可能通过记忆与故乡获得稀薄的联系。地
·148·
罗易扉:地方、记忆与艺术:回到地方场所与往昔的历史经验
方是一处充满场所精神与集体记忆的文化空间,亦是一块盛放着故乡记忆的意义空间。在即将到来
的后民族时代,我们将通过何种文化形式来凝聚世界与社会?我们如何理解地方及地方知识的意义?
又如何理解故乡与异乡?地方、记忆与艺术之间具有怎样的关联?艺术对于个体、民族、国家及社会
具有何种意义?我们如何去理解地方、记忆与艺术之间缠结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艺术回到人类精神的
故乡?这些都是人类学关于记忆研究的深层命题。本文试图通过艺术人类学、时间人类学、新文化地
理学、艺术社会学及现象学围绕关于地方的叙事,通过叙述地方、记忆与艺术之间的层层关联,诠释地
方艺术对于人、社会及国家的意义,思考地方、艺术与记忆对于身份认同及民族认同的重建价值。
二、地方与记忆
地理学一般是将地方视为物理的空间单位,地理研究被视为“物”的研究范畴。当代在人文领域
出现地方研究思潮,学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