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 乐记浅析.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礼记·乐记》浅析

【摘要】《礼记·乐记》作为我国第一篇音乐理论方面的专门文章,总结

了先秦儒家有关音乐艺术的理论,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文艺思想。同时又处处渗透

着儒家礼乐并举,治理社会的政治理想,并集中体现在乐的社会功能上。

【关键词】《乐记》;文艺思想;礼乐关系;社会功能

今本《礼记》,亦名《小戴礼记》或《小戴记》,凡四十九篇,为西汉时期戴

圣所传,是一部汇集先秦至西汉时期儒家所著录的关于礼学的文献汇编。其中之

《乐记》是儒家关于乐的理论之经典论著,郑玄《礼记目录》:名曰“乐记”者,

以其记乐之义。

《乐记》的作者和成书时间,诸说不一。郭沫若说是孔子弟子(或再传弟子)

公孙尼子所作。清人汪中说是荀子所作。也有人说是思孟学派所作,或说是东汉

儒者所作。但他们的说法大都缺乏有力根据。目前来看还是《汉书·艺文志》的

说法较为可信:“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

以作《乐记》。”这里说的是汉武帝时众儒杂采先秦旧籍编纂而成,证之《史记·乐

书》,内容与《乐记》基本相同,当是司马迁利用当时已成书的《乐记》。《史记》

是成书于武帝后期的,可证《乐记》成书于武帝前期。

西汉刘向曾校《乐记》二十三篇,今所存即其前十一篇,《礼记》合此十一

篇为一篇。今据孔《疏》所标起讫和篇目,可分为十一部分:一、《乐本篇》,论

述乐的产生,乐的社会作用;二、《乐论篇》,论述乐与礼的区别及其不同的社会

功能;三、《乐礼篇》,论述礼乐与社会人事即天地自然的关系;四、《乐施篇》,

论述乐与人的德行和事功的关系;五、《乐言篇》,论述乐对于人的情性的影响,

先王制乐的根据,及社会治乱与乐的关系等;六、《乐象篇》,论述乐对于人的思

想情绪的影响以及乐教的社会作用;七、《乐情篇》,论述乐与情的相互关系,礼

乐的区别及其不同的社会作用;八、《魏文侯篇》,论述古乐与郑卫之音的区别,

及德音与溺音的区别;九、《宾牟贾篇》,论述《武》乐的结构,内容及其意义;

十、《乐化篇》,论述乐对于人的内心修养和人伦教化作用,礼和乐对人的修养的

不同作用,以及先王制定《雅》、《颂》之乐的意义;十一、《师乙篇》,论述什么

样情性的人适宜唱什么样的歌等。由此可以看出《乐记》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

的。但概括起来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乐记》中的关于音乐本身的文艺理论方

面的内容,二是礼乐关系和乐的社会功能。下面试分别论述之。

一、文艺理论

(一)物我感应的唯物主义文艺观

在音乐的本质问题上,《乐记》是以情为本的,强调音乐是人内在感情的表

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由此

可见其“乐由中出”的主张,即音乐发自于人的真情实感。同时,我们也可看到

《乐记》对声、音、乐三者有着比较严格的区分,“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

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有干戚羽旄,谓之乐。”内心情

感发而为“音声”,众多音声相互应和显出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为和谐的有着美

的艺术形式的“音”,而“乐”则是诗歌、音乐和舞蹈的集合体。“乐者,音之所

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这就是说,以音乐为中心的“乐”同样是本

于人心的。

既然音乐的产生出于情感抒发的需要,那么,人的情感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乐记》坚持的是物我感应的唯物主义文艺观,认为

“乐”不是凭空发端、无因而生,以今语言之,“乐”不是无病呻吟之作,不是

凌驾于客观现实之上的空中楼阁,“乐”是由外部事物触动人心而生成的。由于

外界事物千差万别,人接受的外界触动自然会各不一样,所以处于不同境遇中的

人们对生活的感受不同,他们创造的“乐”便会千姿百态、内涵各异。“是故其

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嘽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

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受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儒家认为,内心产生悲哀的感应,发出的声音就

急促而低微;内心产生喜悦的感应,发出的声音就高昂而悠扬;内心产生愤怒的

感应,发出的声音就粗壮而猛列;内心具有恭敬的感应,发出的声音就正直而整

齐;内心具有爱慕的感触,发出的声音就温和而柔顺。儒

文档评论(0)

192****106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