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郁达夫教案.pdf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郁达夫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都的秋》

郁达夫

【教学目标】

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2、理解本文是怎样紧扣“清”“静”“悲凉”来写故都的秋的,又是怎样通过联想来把故

都的秋与南国的秋进行对比的。

3、、理解本文的脉络结构。领略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情景俱到,既细且清”“真切灵活”的散文特色,进一步体会散

文“形”与“神”的辩证关系。

【教学设想】通过阅读体会散文中作者的情感,领会并学习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

现手法。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秋日私语》并展示秋景图片,以浓厚的秋意渲染情感氛围,从古到今,

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历代名家描写秋的名篇和佳句是举不胜举。有哪位同

学能就这些名篇和佳句略举几例?(展示幻灯)这些名篇和佳句,有的描写秋天的萧杀

和凄凉,抒发作者深深的悲秋之感;有的刻画了秋天。有的刻画了秋天的绚丽多彩,寄寓了

作者浓浓的赞秋之情。而郁达夫却以自己个性鲜明的思想,选择了独特的角度,运用与众

不同的手法,写出《故都的秋》这篇散文精品。究竟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一种景象?

“秋”景如何?“秋”意怎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板书课

题、作者)

二、释题及作者简介

明确:“故都”两字表明描写的特点,带有深切的眷恋之情,“秋”字明确描写的内

容,题目很深沉。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

家。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宋诗词和小说杂剧。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

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同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

影响。1923年发表(春风沉醉的晚上)。l923__1926年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

任教。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1932年12月发表《迟桂花》,1933年移居杭

州后写了不少山水游记和诗词,1935年发表《出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

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坚持抗战。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三、理清思路,划分段落

课文分四个部分:思秋、绘秋、议秋、恋秋。

“绘秋”部分有五幅图画:秋晨院落、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日胜

果。

提问:1作者主要通过哪些景物来写故都的秋的?秋晨院落、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

凉、秋日胜果。

提问:2这些景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清、静、悲凉

①牵牛花:“静着时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是在写“静”;“在皇城人海之中”、

“租一椽破屋来住着”、“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既

写“静”同时也写“清”;“疏疏落落”的衰草,体现了“悲凉”。

②槐树落蕊:整段都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突出了“静”。“扫街的树影下的一阵扫后”几

句,给人悠闲的感觉,突出了“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几句,抒发了

悲凉之感,正是紧扣“悲凉”。

提问3、故都北京,即使是在郁达夫那个时代,秋天里,明艳之色有,繁市之境在,作者

为何避而不写?

点拨:由于作者当时心情不好,因此不喜暖色,不好热闹。“是白色恐怖,使郁达夫心境

不好;他心境不好,所以喜好冷色调,总想找宁静处”。这就点名了“时椙闂景”三者的

关系,感时生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写自然之秋,抒内心之愁,便是这篇散文突出

的特色。

提问4、作者为何将“淡红色”的牵牛花视为最次?

点拨:因为“红”的暖色调不符合作者悲凉的心境。

提问5、枣子熟了不也是红的吗?作者又为何喜欢呢?

点拨:作者欣赏的是“全盛时期”的秋(“七、八月之交”),这时的枣是“淡绿微

黄”,色调依然同作者的心境吻合。

提问6、雨后话秋有一句,“唉,天可真凉了”,作者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是出于什么目的?

点拨:目的在于渲染“清、静、悲凉”的气氛。“了”字音抬得高,拖得长,好比是对着

无边的大森林呼唤,呼唤的越响,回荡得越远,森林越发显得空寂。

提问7、作者为何要写故都之外的南国之秋?

点拨

文档评论(0)

178****5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