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论文:读写结合的新内涵
面对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新变化和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中
国语文传统中“读写结合”的主张该怎样与时俱进,赋予新内涵、体
现新思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
课标”)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或许有人会指出,新课标并没有像以往
那样,明确提出“读写结合”的教学要求。的确,通览新课标,也找
不到“读写结合”这四个字。但深入研读、细细揣摩就会发现,强化
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促进语文能力融合发展的思想渗透在整
个新课标之中。尽管文本字面找不到“读写结合”这四个字,可新课
标关于读写结合的内涵意蕴和实践要求不仅是“一如既往”,而且有
了新的超越。在新课标视角下,读写结合的价值定位、结构要素、实
施要求早已超越了传统意涵,实现了多方面的拓展跃升。
一、超越技能训练的低阶次定位,从核心素养整体发展的高度重
新定义读写结合的目标功能
长期以来,“读写结合”大多被狭隘地定义为一种教学方法和策
略,成为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技能训练的惯常思路。一些教师甚至
把读写结合的含义窄化为以读促写——通过阅读模仿提高写作技能,
仅此而已。如此理解下的读写结合,“以语言习得为本位,忽略了学
生情感与精神世界的提升”。只把读写结合定位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技
能的训练,显然片面地强化了读写结合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学科人
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本质。读写结合本应具有的学科功能和育
人价值,被弱化甚至被偏废了。
新课标对读写结合价值功能的认识理解有了新站位和新视角,它
从互联网时代变化了的语文生活出发,基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
把读写结合提升至学科育人、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的高度来认识,从学
科本质即综合性与实践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角度来立意。与
以往课标或教学大纲仅把读写结合作为教学建议不同,新课标把强化
读写联系的要求前置,放到了具有总体指导意义的课程理念部分,指
出“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
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颇
有意味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
年版课标”)中也有相似的一段话:“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
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乍一看,这两段话基本相同,细细研读,却能发现其中的变化:
2011年版课标提出的是三“注重”,三者是并列的要求,而新课标提
出的是两“注重”一“促进”的要求,而且表达顺序也有了调整。前
一个“注重”是从语文学科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外部关系着眼,后
一个“注重”则是从语文学科内部关系着手。这意味着语文学习是一
个内外兼顾、不可偏废的开放系统,两个方面的联系(或结合)都必
须“注重”。那么两个“注重”的目的是什么?不止于阅读与写作能
力提升,而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
发展”。由原来的三“注重”变为两“注重”一“促进”,从并列关系
调整为条件与结果关系,立意显而易见:新课标是从核心素养融合发
展的角度站位并立意的。这是新课标对包括读写结合在内各类语文实
践活动的新定位和新理解,与传统语文对读写结合定义的价值功能相
比,无疑有了显著跃升。
此外,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再次呼应前面的教学理念,提出
语文教学应当“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注
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
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这
里又一次强调了读写结合的素养导向,凸显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特征。
怎样将读写结合促进核心素养整体提升的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标准诸多方面都有积极的回应,
从不同维度阐述了读写结合的任务设置与实施策略。比如,在“文学
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有这样的表述:“注意整合听
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
习作品……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
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
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除了继续强调整合听说读写各种学习方式,
新课标在这里对读写结合的目标再升华,明确指出读写结合的目标是
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凸
显了读写结合的育人价值。
可见,基于语文课程工具性人文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