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艺第33讲宋明理学选择性考.docVIP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艺第33讲宋明理学选择性考.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第11单元第33讲宋明理学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24·重庆一中高二期末)山西恒山悬空寺建于北魏后期,建筑包括禅房、太乙殿、送子观音殿、三教殿等。最高层的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共居一室。这种建筑风格反映了北魏时期()

A.建筑水平达到了古代顶峰

B.佛教在中国境内快速传播

C.儒学已失去社会主流地位

D.“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

答案D

解析材料“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共居一室”说明,出现佛教、道教、儒学三教合流现象,D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解除;材料无法体现“佛教在中国境内快速传播”,解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解除。

2.(2024·江西南昌高二期末)在唐代,皇帝的生辰放假三天,佛诞和老子的诞辰各放假一天;宋代不认为佛诞和老子诞辰是法定假日。这反映了宋代()

A.儒学复兴运动效果显著 B.皇权比唐代有所增加

C.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D.政府法定节假日变少

答案A

解析唐朝统治者实行尊道、礼佛、崇儒的三教并行政策,因此将佛诞和老子的诞辰也作为法定假日;从材料中的“宋代不认为佛诞和老子诞辰是法定假日”来看,佛教和道教地位下降,说明宋朝时期儒学复兴运动效果显著,故选A项。材料没有反映皇权的改变,解除B项;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解除C项;从材料中只能看出佛诞和老子诞辰不再是法定假日,不能得出政府法定节假日变少的结论,解除D项。

3.(2024·安徽安庆期末)朱熹认为“君权”是符合“天理”的,君主应循天之理,按天理治理国家,要完全摒弃一切私意,转为天下之大公。朱熹在此强调的是()

A.“君权神授”,确定君办法志是天理

B.“君为臣纲”,规范君臣之秩序

C.“天人感应”,君主承天意教化民众

D.“听从天道”,君主应存理灭欲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君主应循天之理,按天理治理国家,要完全摒弃一切私意,转为天下之大公”可知,朱熹强调君主要“听从天道”、存天理灭人欲,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君主权力的来源问题,也没有体现君臣之间的关系,故A、B两项错误;材料强调君主的行为规范问题,而不是君主对民众的教化,与“天人感应”无关,故C项错误。

4.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

A.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B.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

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 D.强调人具有正值私欲

答案B

解析程朱理学是唯心主义哲学,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体现了“科学”,故B项正确;C项不是“科学”的表现,解除;材料没有体现人的私欲问题,故D项错误。

5.(2024·北京四中高二期末)古代某学者主见“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为知”,“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此种主见()

A.奠定了理学形成的思想基础

B.提倡“存天理”和“格物致知”

C.推动了佛教思想理论的中国化

D.提倡“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答案D

解析材料“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反映了王阳明的主见,他提倡“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故D项正确。王阳明的心学并不是理学形成的思想基础,故A项错误;朱熹提倡“存天理”和“格物致知”,故B项错误;佛教思想理论的中国化是“知行合一”思想产生的条件之一,故C项错误。

6.(2024·山东滨州调研)王阳明认为:“良知致人于同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丢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材料表明()

A.将权威作为推断是非的标准

B.继承了程朱理学的纲常礼教

C.追求自由同等反对君主专制

D.为进步思潮产生奠定了基础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良知致人于同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丢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可知,王阳明认为每个人找到的良知才是推断是非的标准,故A项错误;王阳明继承了程朱理学的纲常礼教,但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良知致人于同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丢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可知王阳明的思想有利于人们追求自由同等,但王阳明并不反对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良知致人于同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丢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可知,王阳明的思想有利于人们追求自由同等,为进步思潮产生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

7.(2024·黑龙江大庆试验中学月考)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致良知”才真的阐明白“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这说明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2****81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