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病(半表半里阴证)类方证.pdf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厥阴病(半表半里阴证)类方证

厥阴病(半表半里阴证)类方证

一.怎样判定厥阴病

半表半里和表、里一样,于同一病位上而有阴阳两类不同的为证

反应,其阳证《伤寒论》谓之少阳病,其阴证《伤寒论》谓之厥阴病。

判定厥阴病主要依据厥阴病提纲,同时参照辅助提纲及对照少阳病特

点,即病位在半表半里不属阳证者,当为厥阴病。主提纲:第326条: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

之利不止。寒饮郁于半表半里,既不得出表、又不得入里,郁而化热,

因呈上虚下寒、上热下寒之证。寒乘虚以上迫,因感气上撞心、心中

疼热的自觉证。蛔虫迫于寒而上于膈,故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寒

在半表半里,本不下利,与寒在里的太阴病自利益甚者不同,但若下

之,则并于太阴病而下利不止。

辅助提纲:第329条:厥阴病,湛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阴证

一段多不渴,但虚则引水自救,故厥阴病亦有渴者,这种渴者,可少

予饮水即愈。这里提示,厥阴病的消渴不是真正的热消,是寒饮郁而

化热产生的上热,即厥阴病以上热下寒为主证。

历代各家对厥阴病提纲虽做了多方面探讨,但至今仍存在不少疑

问,现结合篇中的具体证治,对此加以探讨。

人们疑问最多的是厥阴病是三阴之一,应遵循“无热恶寒,发于

阴也”;“阴不应有热”,那么哪一方剂是治疗厥阴病的呢?人们对

乌梅丸是治疗厥阴病的方剂,认识大概是一致的,但厥阴病再没有其

他方证了吗?反复研读原文,再结合临床实际,联想到乌梅丸中亦有

黄连、黄柏,它们也是清热药!太阴里阴证治用四逆辈,不用清热药;

少阴表阴证治用桂枝、麻黄方中加附子、细辛等也不用清热药,厥阴

半表半里阴证也应遵循这一原则,那么乌梅丸也不是治疗厥阴病的方

剂?几十年来百思不得其解。由于临床因常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诸

多慢性病,疗效颇佳,当我再进一步探索经方的理论时,时常想到柴

胡桂枝干姜汤是属少阳病的治剂,还是厥阴病的治剂?反复再读有关

原文时,终于悟到,柴胡桂枝干姜汤与乌梅丸相同,属厥阴病治剂,

也即是治疗半表半里阴证的方剂。试看《金匮要略·疟病》附方(三),

“柴胡桂姜汤方: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效”。

再看《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

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

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可见柴胡桂姜汤原本是治疗“但寒不

热”者,也治疗“往来寒热、心烦”者。显然与治疗半表半里阳证的

小柴胡汤相类而不相同:相类者,皆用于病在半表半里病位也;不同

者,小柴胡汤用于阳证,而柴胡桂姜汤用于阴证也。因此,柴胡桂姜

汤是治疗半表半里阴证厥阴病的典型方剂之一。这样由柴胡桂姜汤、

乌梅丸等方证来分析厥阴病,就很容易明白厥阴病的概念了。这里也

就证明了厥阴病提纲不存在原则性大问题,即厥阴病可出现上热,但

它是上热下寒、以寒为本。它的病机及症状反应符合三阴三阳的病变

规律,即“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不过,单纯的表阴证和里阴证在临床常可遇到,可毫无热症;但半表

半里阴证却很少见到无上热者。所常见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多是“寒

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外台秘要》用柴胡桂姜汤“治疟寒多,

微有热,或但寒不热”,张路玉注解道:“小柴胡汤本阴阳二停之方,

可随疟之进退,加桂枝、干姜则进而从阳;若加瓜蒌、石膏则退而从

阴,可类推矣”。这里道破了柴胡桂姜汤的天机,明确告诉后人,柴

胡桂姜汤是由小柴胡汤变化而来,主要加入桂枝、干姜而成,由治疗

半表半里阳证,变为治疗半表半里阴证。半表半里阴证是三阴证之一,

本应是“阴不得有热”,当是“但寒不热”,但病在半表半里不同于

在表和里--邪有直接的出路,可从汗、吐、下解,故少阴表、太阴里

不见热症(但表阴证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有“反发热”),而半表半里厥

阴病邪无从出、邪无直接出路,故极易寒郁化热,这就可明白治疗

“疟寒多”或“但寒不热”的疟疾为何用黄芩了。以是可知厥阴病提

纲中的“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热”,这是寒郁化热,因是中寒、下

寒,故“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消渴”,也不过是上热下寒的

表现,症如同消渴,而不同于消渴。从“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来

看,其人虽渴而喝不了多少水,甚至饮入则吐,所以不是真正的消渴。

为此第329条曰:“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正是在说

明厥阴有渴的特点,更强调,证实貌似消渴而不是消渴。另外还有从

少阳病转变为厥阴病者,如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

文档评论(0)

150****2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