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适应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民族国家出现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在世界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对国家治理方式的调整三课之间既有历史的时序也有空间的不同,存在一定的继承与影响的关系,体现了时空观念;总体上反映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一唯物史观。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阶段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二、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三、中国古代的官员监察制度

(一)先秦时期1、西周至春秋:世官制2、春秋战国:举荐与军功爵制(选官标准:才能)选官标准:血缘选官方式:世袭影响:军功授爵以军功大小加官授爵,打破了以血缘为纽带的世卿世禄制,有力地打击了旧贵族特权,并促成了新的封建官僚制度的形成;为平民提供了改变身份的途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利于地主阶级力量壮大。推动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社会转型;提高军队战斗力,使秦国实现“强兵”,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魏文侯变法)“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刘向《说苑》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评价:有助于稳定统治,但重血缘轻才能,形成贵族政治,不利于长远发展。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二)秦朝秦朝:以吏治天下、以法治天下官员群体:文吏、文法吏:受过严格文书法律训练的吏员选官途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学吏途径:私学和官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指百姓和普通官吏都要向“法官、法吏”学习律令而为官,“法官”“法吏”负责宣讲法律和君主的旨意。“燔诗书而明法令”——《韩非子·和氏》目的:统制舆论,钳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形成重法思想,强化专制统治;造成思想文化专制(焚书坑儒)。

(三)两汉:1、察举制(汉武帝):标准:品行、才能2、积功劳为官、征辟(重要补充)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举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讲求孝行、廉洁。“孝子廉吏”。孝敬父母;清廉勤政。选拔智略出众的优秀人才。是最主要的特科,德才兼备,正直不阿,能直言极谏。明于儒学的经典,通晓儒术。常科特科察孝廉举茂才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品德与文才兼备,经学底蕴良好。科目

汉代:察举制材料1: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2: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晋书·段灼传》材料3: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察举制的影响。①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②后期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容易任人唯亲,滋生腐败

(四)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1、背景:①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察举不适宜选拔官员的需求②汉末动荡,乡里清议失去基础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晋)葛洪《抱朴子·审举》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时选举之本耳。——《晋书·卫瓘传》高门(上品)寒门(下品)2、建立过程:220年,魏王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建议,设置中正(本籍京官)、品评人物(品分九等,出具评状)、按品授官(吏部授官)3、标准:前期兼顾家世、道德、才能;西晋以来只看家世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咏史》魏晋·左思

(四)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材料1:三国时期,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方针,后魏文帝实行“九品中正制”,实行初期,品第人物能以才德为主要依据。西晋以后,“九品中正制”逐渐被势力庞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