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doc

2020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0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pain,NP)是由躯体感觉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的疼痛,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上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较常见。NP不是单一疾病,而是由许多不同疾病和损害引起的综合征,表现为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涵盖了100多种临床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复杂,导致临床上慢性NP病人的治疗不充分,甚至出现不恰当的治疗。

为规范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日医院疼痛专科医联体和北京市疼痛治疗质量控制改进中心组织国内专家多次研讨,在参考借鉴国外必威体育精装版指南、广泛收集临床证据的同时,结合临床经验和中国国情,制定了《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由于在临床实践中NP病人存在独特性和差异性,未必完全与共识建议的情况一致,故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将本共识建议作为参考,根据病人个体情况进行独立判断和诊疗。

一、定义及分类

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神经病理性疼痛(NP)定义为:“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者疾病而导致的疼痛。基于损伤或者疾病的解剖位置可以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NP)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临床中较常见,由周围神经损害而导致pNP的常见病因及综合征见表。

二、流行病学和卫生经济学数据

随着人口老龄化,pNP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不同疾病导致的pNP的发病率各不相同。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P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16%的糖尿病病人受其影响,许多病人未被诊断(12.5%)和未经治疗(39%)。2013年,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0.4%,据此推算,约2200万病人受PDPN困扰。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也是常见的一种pNP,年发病率为3.9~42.0/10万。9%~34%的带状疱疹病人会发生PHN。我国城市医院皮肤科、神经科和疼痛科就诊≥40岁病人中,带状疱疹的总体患病率为7.7%,PHN的总体患病率为2.3%,两者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患病率为182人/10万,年发病率为3~5/10万,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高峰年龄在48~59岁。

化疗诱发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相关并发症,长期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在使用多种药物治疗的病人中,CIPN的总发病率约为38%,因化疗方案、暴露时间和评估方法而异。

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因手术种类不同差异较大,据报道在10%~50%之间。截肢、开胸术和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的发生率最高,可达30%~50%。

NP常与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相关,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以我国PHN病人为例,每位病人因PHN年均自付费用达16873元,因生产力损失年均间接损失达28025元

三、机制

NP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组织、细胞结构改变和功能异常。常见的机制包括离子通道改变、外周敏化、中枢敏化、下行抑制系统功能降低、神经胶质细胞活化等。

丨离子通道改变:

周围神经损伤可以诱发神经系统离子通道(如钠、钙和钾离子通道)发生改变,导致神经对传导信号表达异常,引起NP。如钙通道α2δ-1亚单位在周围感觉神经损伤导致的慢性NP中起着重要的作用;Nav1.3、Nav1.7和Nav1.8等离子通道异常可能会降低刺激阈,并引起异位放电,导致自发性疼痛。

丨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

外周敏化:周围神经损伤后诱发炎症并启动修复过程,导致神经超兴奋状态称为外周敏化。在大多数病人中,敏化随着损伤愈合和炎症的消退而消失,当持续伤害或疾病(如糖尿病)的反复刺激导致伤害持续时,初级传入神经元的超兴奋性变化可能会持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前列腺素、缓激肽、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多种物质能致敏伤害感受器,导致外周敏化。中枢敏化:中枢神经系统伤害性神经元对传入的反应增强称为中枢敏化。经过反复或足够强烈的刺激,脊髓和脊髓上区域的伤害性通路可对随后的刺激变得敏感。这种反应性的增强涉及多方面复杂因素:如钙渗透性改变、受体过表达和突触可塑性的变化;小胶质细胞激活,触发TNF-α,IL-1β,IL-6,BDNF和蛋白酶等促疼痛介质释放;皮质下和皮质神经元可塑性变化等。

丨下行抑制系统功能降低:

下行抑制系统是指外周伤害性信号向中枢传导,激活中枢抑制性神经元,减轻疼痛反应的调节系统。调节伤害性信号传导的下行通路起源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蓝斑、前扣带回、杏仁核和下丘脑,并通过导水管周围灰

文档评论(0)

祝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