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技能型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协同教学项目化课程开发
[摘要]?技能型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必然经历的社会形态。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技能大师协同教学,以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校企协作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项目化课程,是提高高职教育适应性,促进职业教育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有效路径。高职院校协同教学项目化课程,是服务地域经济、融合人文特性于一体的地方性活动课程。通过打造“项目化课程”“协同型师资”“协同型教材”“协同型在线课程”,逐步开发项目化课程,减少全国范围内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的雷同性,降低不必要的经费支出,百花齐放的项目化课程将呈现更灿烂的技艺文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能型社会;协同教学;项目化课程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建设性地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建设技能型社会”,开宗明义地将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于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这一国家战略。《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我国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的时间点——2035年,届时我国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将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建设进程中,科技创新已被视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生产力形态,科技创新对生产要素的统领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力在“质”上完成着跃进,新质生产力在经济快速发展与技术迭代升级中诞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技能人才的供给端,高职院校应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为技能型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通用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通过开发协同教学项目化课程,培养学生的通用技能,满足技能型社会建设进程中对新型劳动力的需求。
一、实施协同教学的现实动因
(一)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战略需求
协同教学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为解决教育规模扩大,基础教育师资力量薄弱,高等教育短期内无法培养出充足合格的教师以满足基础教学需求的迫切问题。协同教学是指两位或两位以上的教师及教学助理组成教学团队,彼此分工合作策划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形态。[1]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兴起期、初步推广期、创新发展期、深化应用期。发展至今,协同教学应用领域已从基础教育扩展至特殊教育和高等教育,参与的主体逐步多元化,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同时,教师共同体发挥着高度的合作性与协同性效用。
在国家利好政策的加持下,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逐渐明朗。回应当前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关切,职业教育必将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立足技能型社会建设发展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积极响应新时代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成为高职教育当前的关键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这是时代对“技能型社会”到来的政策呼应。其中,产教融合是教育与产业共生共长、双向赋能,是解决职业教育适应性问题的关键,也是践行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实践主线。如果视产教融合为“认识论”,那么协同教学就是“方法论”。单一维度看,协同教学能够为产教融合的落地解决师资、教学、人才评价三方问题。协同教学是产教融合中的师资协同、实际项目与课程实施的协同、实践实习多场景的协同、人才多元评价的协同。协同教学在发挥教师优势、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方面的优势也逐渐显现。
(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需求
目前,产教融合在高职院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带动作用,合作力度深浅不一,矛盾与发展共存。首先,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企业,正从合作初期的“中介”性质的公司逐步转向行业实体企业,但中介性质的合作企业仍然存在。中介性质合作企业的存在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满足专业建设水平不强,又亟须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学校(专业)的产教融合需求。同时,其“中介”属性又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制定、课程体系搭建、授课内容更新迭代具有相当的限制性。在宏观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开始参与到高校的专业建设中,以期收获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其次,当前的合作企业能够达成学校(专业)与企业产教融合的初级意愿,但企业运营、生产流程、员工考核方式等与高职院校教授内容与方法均有很大差异,且学校的实训资源一般较为有限,不能全方位满足学生在校实训需求[2]。因此,当前产教融合在常态化教学运行中,无法满足行业与专业发展同频共振的深层次需求。
目前,国内产教融合引领职业教学改革的研究,集中在基于解决产教供需不匹配的体制创新、课程资源开发、“三教”改革、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等维度。曾天山(2021)提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要突破现有体制机制,推动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谭永生(2021)认为产教融合在教学体例上能够贯通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核心要素资源,形成价值链为核心的“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贯通。潘海生(2021)认为高职院校要联合行业制订国家教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