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乐记》的人性论之再反思.pdfVIP

《礼记·乐记》的人性论之再反思.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关于《礼记·乐记》的人性论之性质问题,学界

向来有两种不同的见解,即性善论和性可善可不善论。通过

分析,不难看出上述两种观点的争论主要源于对“性”字的

不同理解。《乐记》对人性的双重理解是可以统一的,这恰好

体现了其人性论的深刻性。而通过将《乐记》的人性论置于

儒家人性论的形成过程中来考察,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其本身

的性质和意义。

关键词:《春秋》;《公羊传》;以义解经;义理呈现

关于《乐记》的人性论的性质,历来已经有一种定说,即认

为其所持的是性可善可不善的人性说。而这一观点的主要依

据是,一方面将《乐记》归为公孙尼子的著述,另一方面又

依据王充《论衡,本性》中的一段话,即“宓子践、漆雕开、

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情性,与世子相出人,皆言性有善有恶”,

以此来判定《乐记》人性论的性质。然而,我们通过对《乐

记》原文中关于人性论的论述作一仔细、深入的考察,却发

现问题远没有如此简单。《乐记》中关于人性论的内容虽然并

不多,却颇为深刻、复杂。下面,我们就拟从《乐记》的文

本本身出发,对其人性论的性质作一深入的考察。《乐

记》中关于“性”的论述并不多,我们先将其关于“性”的

论述的原文摘录如下,以作进一步的分析:(1)人生而静,

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

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2)

1

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3)夫民有血气心知

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

(4)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合生气之和,

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

慑,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5)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6)夫乐者,乐也,

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

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7)是故其哀心感者,其

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哗以缓;……其爱心感者,其

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上述七条关于

“性”的论述,以(1)、(2)两条最为关键,而(7)条所论之“性”

与此两条内涵相同,都是在形而上的层面论“性”,即“天之

性”。(3)、(4)两条内涵相同,都是在形而下的层面论“性”,

即情气之性。(6)条中,“性术”与“人情”对言,亦似有情

气之性的意思,但其在《乐记》中仅一见,具体意思殊难确

定。(5)条中“性”、“命”连言,当属晚出,其在《易传》中

频繁出现,如“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易传·彖传》),“昔

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易传·说卦传》)。

《易传》中的“性命”概念反映的是天命与人性的一贯关系,

其性善论的倾向是很明显的。而《乐记》中的“性命”概念

主要似乎是就“生之谓性”的意义上说的。基于如上原因,

本文在下面将主要着重于对前四条的讨论。第(1)条的关

2

键在“人生而静,天之性也”。这句话虽只有八个字,却有丰

富的内涵。其不仅提出了四个概念——人、天、性、静,而

且道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句话的关键在于其对“性”与

“天”的关系之定位,以及“性”的性质之界定。由这句话

可知,人性是来源于天的,是人所禀赋的“天之性”;而就天

来说,它则是人性之根据和来源。这句话还界定了人性的性

质,即认为人性是“静”的,这“静”的状态显然是与“感

于物而动”的“动”截然不同的。那么这一“静”字究竟应

如何解释呢?显然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关键问题,因为对

“静”字的不同解释将决定对《乐记》人性论的性质

文档评论(0)

155****33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