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键词:中医发展研究;应用;潜力;挖掘

中医药传承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未突破固有的模式

和框架,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至今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中医药

应用和潜力挖掘不够。为此,笔者就相关问题作如下探讨。

1中医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效益性”

1.1安全性

1.1.1中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不少人认为中药是天然的,是

绝对安全的,有病治病,无病防病,但其实并非如此,中药安全是相对的

应该客观评价中药的安全性。中药安全性不仅与中药本身的毒性有关,还

与使用药物的方法等人为因素有关,尤其是现代中成药使用的安全问题,

多与药证不符、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或药品质量欠佳、炮制及制剂不精

配伍不合理等有关。如“鱼腥草注射液事件”中,其不良反应的原因,包

括个体差异、产品质量控制和提取工艺不完善、联合用药不合理、静脉注

射时滴速过快等[1]。

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是“辨证施治”,其基础是个体化诊疗,这与当

前中药的产业化有一定冲突之处。中药临床应用应该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规范使用,以减少或避免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尤其对一些不甚了解中医药的西医师和外籍医师,应加强中医药基础知识

的,使之更加合理地使用中药。

1.1.2技术目前一些成熟、共识的传统技术被广泛应用,如针灸、刮

痧、拔罐、按摩等;另外还有一些现代发展的或流传于民间的其他医术,

如超声针、磁极针、光针、电圆针、穴位封闭、腕踝针、眼针、腹针、穴

位埋线、穴位结扎、穴位割治、松针疗法、经络水针疗法等。尽管这些技术

本身是比较安全的,但对其规范性标准执行较差,适宜范围被临床任意扩大,

不可避免地存在安全隐患。应该在开展各类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工作的基础上,

做好中医技术操作规范的宣传贯彻执行工作。

1.1.3器械中医药疗法的多样性,带来了器具的多样性,尤其在现代科

技推动下,产生了大量新器具,如新九针、火针、小针刀、小宽针、杵针、

长圆针等,这些器具的生产和适宜范围缺乏强制性标准,也制约了医疗器械

的安全应用。另外,针灸医

基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项目(C;国家科技

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2022Z某09502-01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06BAI21B01,2022BAI53B06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程莘农国医大师传

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022)

疗器械还涉及电针及穴位电极治疗仪、激光针和红外线针灸治疗仪、磁

性针灸治疗仪、微波针灸仪、超声针灸仪和生物频谱治疗仪等诸多方面但这

些技术缺乏深入的基础研究和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撑其疗效的优势,更缺少安

全性评估。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器械生产规范,使各种医疗技术的使用工

具在现代制定的技术标准上生产,并制订出科学规范的医疗器械操作使用技

术规范,以保证各种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

1.2有效性

中医药在安全性的基础上要注重有效性的评价研究。历代古籍所记载的

药物功效和有效病案,虽然是无数经验的积累,但有些是在“取类比象”、

“天人合一”理论指导下的归纳,有些是在无数的医疗人群中仅对有效反馈

案例作用的概括,因此,应客观看待古籍中所记载疗法的有效性和治疗作用。

此外,古今疾病的诊断内涵不一,应客观看待中医药的有效性。由于人

类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疾病谱系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一些疾病在

病因学、症状学、发病模式,以及患者体质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加之中

西医病种认知之间的差异,甚至出现了“古病非今病”的状况。如现代2型

糖尿病与传统具有“三多一少”、病机为“阴虚燥热”的消渴也有本质的区

别,现代“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甚至无症状性糖尿病较常见以往单纯从

“阴虚燥热”立论、采用益气养阴清热治疗消渴的方法,对现代肥胖型糖尿

病常不适用[2]。加之,面对时代变迁,尤其是社会大众按西医标准来评价

中医药时,难免对一些中医药疗效产生质疑,所以,中医药必须注重实实在

在的疗效研究。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重新认识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形成

和发展一些疾病病因病机的新认识,探索不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

标准,客观评价中医药的有效性,以提高临床疗效

另一方面,中药产地和炮制变迁,要正确评价中药的有效性。姑且不谈

中药的性味归经和功效作用在古代是怎样认知、归纳和总结研究出来的目前

已证实中药的产地和炮制方法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药效。道地药材是古人长期

文档评论(0)

153****43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