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及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pdfVIP

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及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及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血管性痴呆(V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痴呆常见类型之一,包

括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或是缺血、缺氧引起的慢性低血流灌注所致的临床

综合征,是唯一一类有望预防和治疗的痴呆。伴随着VD分子机的制不断深入

研究,以转化医学为突破口研究VD药物的防治,成为国内外学者探索的热点。

本文就近几年VD的分子机制及相关防治药物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药物;转化医学;分子机制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由各种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

害进而引起获得性的智能损害综合征,其患病率大约占脑卒中幸存者的1/3[1]。

据Meta分析,在世界范围VD是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theimer,s

disease,AD)的痴呆类型[2]。在亚洲,VD已经成为老年痴呆的首发原因,我

国的VD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VD已经成为全球棘手的常见病。由

于VD是老年期痴呆中可以预防并有希望治疗的痴呆疾病之一,故越来越多的

学者将痴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VD上来。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及组织病理学的发

展,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除血管损害的因素外的分子机制,使得越来越多的

药物得以研制与应用。

1VD的分子机制

V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而从分子水平研究可有助于更加深入

了解VD的发病机制,从而更好地发现有意义的标志物,进而为临床治提供可

靠靶标疗。目前VD的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胆碱能系统、突触及突触

可塑性的改变、氨基酸神经递质、锌离子神经毒性作用、氧化应激与炎性反应、

tau蛋白和Aβ淀粉样蛋白、神经细胞内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和钙调

蛋白依赖性蛋白激

酶Ⅱ(calmodulindependentproteinkinaseⅡ,CaMPKⅡ)。

2胆碱能系统

2.1VD与胆碱能系统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有学者提出中枢胆碱能突触

是学习记忆的结构和生理学基础的假

说[4]。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存在于胆碱能神经元囊泡中,是

中枢胆碱能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其主要功能是维持意识的清醒,在学习记

忆中起重要作用。VD的胆碱能系统受损机制可能是因缺血、缺氧导致葡萄糖氧

化代谢受损,使丙酮酸生成减少,从而使乙酰胆碱的合成原料—乙酰辅酶A

生成减少,最终导致Ach合成不足,影响学习记忆[5]。许多实验研究也

表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损伤可能是认知功能受损的形态学基础[6]。乙酰胆

碱的代谢过程受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和胆碱乙酰转移

酶(cholineacetyltransferase,ChAT)的调节,两者的共同作用维持乙酰胆碱

的动态平衡。但因Ach性质不稳定,易被水解,因此除检测Ach水平外,还

可检测合成乙酰胆碱的关键酶ChAT间接反应胆碱能情况。

2.2作用于胆碱能系统的药物VD患者海马区和颞叶区的ChAT活性降低,

并伴随AchE和丁酰胆碱酯酶(butyrylcholinesterase,BuChE)活性的升高[7]。

在给予VD患者利斯地明后,可抑制AChE和BuChE的活性,改善患者临床

症状[8]。Servello等[9]通过27例男性和43例女性老年VD患者给予利斯地明也

有一致结果。有研究发现[10],漆树黄酮可呈剂量依赖性(5、10、25mg/kg)

的增加由内皮损伤功能障碍(experimentalendothelialdysfunction,ED)和VD

诱导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的Ach含量。亦有将2-VO复制的VD大鼠模拟

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的研究表明,尼可地尔[三磷酸腺苷(ATP)敏感的钾离子

通道开放剂,KATP]可增加Ach含量,从而改善缺血体积,减弱认知功能损

伤,保护脑神经[11]。Gupta等[12]的研究也发现,VD大鼠的Ach活

性受阻,在给予阿戈美拉汀和长春西丁后增加脑内的Ach含量和氧化应

文档评论(0)

131****25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