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究.pdfVIP

“文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究.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作者:周娆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4年第03期

摘要[]新时代“文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呈现出教学体系初步构建、教学共同体初步形

成的良好态势。但在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强化、思政元素的科学挖掘与有效融入等关键点

上还有提升空间。需要教师多层面科学把握自身在大思政格局中的育人功能,激发内生动力;

遵循知识、时空、实践、需求逻辑,提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科学性;从教材、案例、教法三

方面促进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有机性,将增强文学概论课程的育人成效。

关键[词]文学概论;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意识;元素挖掘;元素融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24)03-0068-06

自2014年课程思政提出以来,各高校在“文学概论”课程中进行了不少的实践探索,为我

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目前,关于“文学概论”课程思政实践方面的探索集中在以下两个方

面:初步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包括课程目标的思政植入、课程内容的思政渗透、课程实

施的思政融入和课程评价的思政彰显;初步形成课程思政的教学共同体,如北师大将文学院、

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部等院系联合,最大限度地保证课程思政

的质量。[1-3]但在诸多良好态势下,“文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仍存在许多现实困境亟待解

决。部分高校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认为育人和价值引领应该是思政课的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仍然停留在经验型、感受

型和初级的摸索阶段;习惯于学科中心的知识灌输方式,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学生进

行观念的培养和塑造。因此,本文从理论上厘清课程思政对于教师的意义、课程思政元素的科

学挖掘与有效融入,解决“愿不愿”的动力问题和“会不会”“能不能”的践行问题。作为一门意识

形态性极强同时又能体现人文关怀的理论课程,在“文学概论”课程中科学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将能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以及使其形成良好的人格。

一、内化课程思政意识

解决“愿不愿”的动力问题是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成效的前提。“文学概论”授课教师要提高对

课程思政的价值和意义多维度、多层次的认识,转变育人观念,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宏观上把

自身从事的教学工作与国家坚持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需要结

合起来,从国家建设以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观层

面上明确文学理论学科发展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契合,微观层面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与自身

育人能力提升和自我教育生命升华的紧密联系。

(一)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的时代需要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一个直接特点就是文化上的同质化与趋同化。正如西方著名马克思主义

批评家詹姆逊所说,强势文化国家特别是美国凭借自身发达的文化产业和对世界传播市场的支

配权力,使得美国的大众文化产品在全球其他国家和社会长驱直入,并且作为一种异质文化标

准来重新定义本土的文化价值。[4]人们在看似自由地选择各类物质和精神产品的过程中,悄

然放弃未必都是过时的本民族文化的价值理性基础,弱化甚至淡忘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当

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主要为200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他们接触信息渠道多,适应新生事物快,

学习能力强,但由于缺乏理性的筛选、认知和批判,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各种信息时

难免出现焦虑、迷茫、偏激、固执甚至是盲从。面对强势文化国家的意识形态挑战,高等教育

需要且应当发挥育人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复杂的

社会现象、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引导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成为社会改革的主人。

在全球化时代,教师需要甚至是必须对其教学的价值效果保持警惕,并努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对学生予以有效的规范和引导。

(二)文学理论学科发展的现实需要

课程思政建设与文学理论学科发展灵犀相通。课程思政建设强调教育必须承担思想塑造和

价值引领的作用,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文学理论在20世纪千

难万苦的跋涉中建立了自己的学科体系,也在20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完成了传播西方近代人文

精神、启蒙国人自由意识、参与意识形态运作、提高民众理论及艺术趣味等许多分内和分外的

历史任务”,[5]本身具有知识生产与文学教

文档评论(0)

176****08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