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地理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的要求(P11)。
1、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和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地球基本面貌、了解了海陆分布和海陆主要地形的基础上,对地球表面形态的进一步认识。本节从动态运动的角度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区域地理中有关地形分布、火山地震等内容教学和学习的理论基础。
(三)教材处理
这节教材内容分三部分:
1、海陆变迁(现象及原因);
2、大陆漂移(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
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从海陆变迁的一般现象入手寻求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尝试对现在海陆分布格局进行理论解释,向学生介绍了具有前后联系的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这样处理比较符由现象到本质、由理论到实践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教材列举了较多的实例,配备了较多的图片,旨在加强内容的直观性。
学生分析
(一)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1、学生原有知识基础
学生在小学已经了解了一些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知道荷兰、日本、澳门填海造陆的事实。
2、初一学生认知特点:
对直观教具的反应和接受较快,思维活跃,不受定势束缚,乐于动手,善于展示自我,缺乏空间立体概念,逻辑推理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
(二)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一些有关的地理分布知识较少,对地理事物分布知识的记忆缺少方法。
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课时设计
1课时
四、教学目标
(一)区域认知
1、分析不同区域(如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的海陆变迁特征和规律。
2、比较不同区域在海陆变迁方面的异同点,加深对区域特征的理解。
3、认识到不同区域之间在海陆变迁方面存在相互联系和影响,如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海平面的影响。
(二)综合思维
1、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时,需综合考虑地质构造(如板块运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
2、理解海陆变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地球表面的多个圈层(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等)的相互作用。
3、认识到海陆变迁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动态过程,需要关注其变化趋势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三)人地协调观
1、自然环境(如海洋、陆地)的变迁对人类活动(如沿海城市的发展、农业布局等)有着重要影响。
2、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海岸侵蚀防治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自然环境的面貌。
3、学生在学习海陆变迁的过程中,应认识到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避免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4、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即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四)地理实践力
1、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海陆变迁的实例和现象,如海岸线变化、填海造陆工程等。
2、通过模拟实验(如使用沙土模拟板块运动)来直观展示海陆变迁的过程和原理。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海陆变迁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提出防治海岸侵蚀的措施等。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出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3、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1、对板块构造学的理解和应用其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2、板块分布的记忆。
六、教学方式
(一)教学方法设计
1、择教法的原则和依据
(1)根据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的“重学习过程和方法”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注重学习过程和教学的生成性。
(2)根据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要求。
(3)遵循初一学生认知特点。
2、教法选择
实验法、启发式的谈话法、读图分析法、讲解法等。
(二)学法设计
1、逻辑推理法:根据一些生活现象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
2、观察发现法:阅读地图,小组合作、交流,获取需要的信息。
3、精读课文,区分和掌握理论观点。
4、动手实验,加深板块运动方式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七、教学用具
大陆的轮廓简图、沙土、塑料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设计依据
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攀登者》中的一个镜头:吴京饰演的方五洲在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了一块三叶虫的化石。
学生思考:三叶虫是远古时期的一种海洋生物,那这些海底的化石是怎么出现在珠穆朗玛峰的呢?
利用电影片段引入,激发兴趣,引起求知欲。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设计依据
新
课
教
学
1、海陆变迁(案例探究):
案例1(陆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