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ocVIP

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强化练(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2024·河北沧州高三摸底)下表为考古发觉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墓葬的随葬品状况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地点

墓葬遗址名称

随葬品状况

山东泰安

大汶口墓葬遗址

大墓陶器多达八十多件,还有象牙梳、玉臂环等。小墓仅一到两件粗制陶器和石器

青海乐都

柳湾墓葬遗址

墓葬大小不一,随葬陶器数量不等,大者多达九件,小者一到两件

甘肃武威

皇娘娘台墓葬遗址

随葬陶器数量不等,大墓多达三十七件,小墓一到两件

A.母系氏族公社趋向稳定 B.国家形态初具规模

C.多元一体文明格局形成 D.社会贫富分化出现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大墓的随葬品数量多、档次高,小墓则数量少、档次低,说明社会贫富分化出现,故选D项;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父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稳定期在旧石器时代,解除A项;题干未提及宫殿、监狱、军队等信息,解除B项;夏商周三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初步形成,解除C项。

答案:D

2.(2024·安徽示范性中学高三上联考)商朝是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青铜器的种类虽很多,但主体为礼器和兵器。由此折射出()

A.阶级分化和国家机器已起先出现

B.商朝时斗争不断

C.青铜器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D.王位世袭制形成

解析:青铜器是中华文明发展与成熟的重要标记。在中国青铜时代,青铜器作为社会等级的象征,运用者所运用青铜器的种类和数量都必需与其身份地位相符,并作为礼制的工具,因而被称为“礼器”,由此可知,C项正确;阶级分化和国家机器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解除A项;虽然青铜器中也多有兵器,从侧面也反映出商代斗争较多,但斗争是政治的持续,更何况B项只是反映局部材料信息,解除;王位世袭制在夏朝已经形成了,解除D项。

答案:C

3.(2024·安徽皖优联盟高三上)20世纪80年头是一个考古大发觉的时代,一大批距今四五千年的重要史前遗存,如辽西红山文化的祭坛、山西襄汾陶寺史前墓地、山东大汶口文化刻符陶器、良渚文化大型祭坛与大型墓葬相继被发觉。这些史前遗存的发觉()

A.可用于探讨北方早期国家的形态

B.说明早期文明具有继承性特征

C.表明奴隶制经济已经走向了旺盛

D.折射了新石器时代绚丽的文明

解析:依据材料“一大批距今四五千年的重要史前遗存……良渚文化大型祭坛与大型墓葬相继被发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史前遗存主要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大量的发觉证明白新石器时代绚丽的文明,故选D项;依据所学,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都属于原始社会,尚未出现国家形态,解除A项;依据材料“辽西红山文化的祭坛、山西襄汾陶寺史前墓地、山东大汶口文化刻符陶器、良渚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文化分布地区不同,各具特色,不能说明继承性,解除B项;依据所学,中国出现奴隶社会是从夏朝起先,材料中是史前遗存是原始社会时期,此时尚未出现阶级分化,解除C项。

答案:D

4.(2024·安徽皖优联盟高三上)下面是关于春秋时期“出奔”(出亡、逃亡)现象的一些记载。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记载

出处

“九月,夫概王归,独立也,以与王战,而败,奔楚,为棠溪氏。”

《左传·定公五年》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九》

“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政在家门,民无所依。”

《左传·昭公三年》

A.宗法分封制遭到了冲击

B.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

D.社会转型推动了人才流淌

解析:依据材料“夫概王归,独立也”“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可知,春秋时期因为诸侯国内乱,一些贵族逃亡他国,沦落下层,说明周代的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A项;依据所学,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从秦朝起先,与材料春秋时期不符,解除B项;材料主旨是春秋时期“出奔”(出亡、逃亡)现象,体现的是诸侯内乱,而非诸侯争霸,解除C项;材料主旨是春秋时期“出奔”(出亡、逃亡)现象,属于上层贵族的沦落,而非人才流淌,解除D项。

答案:A

5.(2024·河北沧州高三摸底)秦朝建立后,又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设置了九原郡,修筑长城和“直道”;折服南方越族地区,在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秦朝上述举措()

A.有利于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

B.扩大了统一国家的规模

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理方式

D.确立了中心集权制度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秦朝在刚折服的边疆地区置郡管理,加强了对边疆的限制,使统一国家的规模得到扩大,故选B项;屯田戍边是自汉代以来政府防守边疆的一项重要措施,解除A项;“因俗而治”又称“顺俗而治”,指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者对有着异俗、殊俗的民族,实行依据其旧有的风俗习惯进行统治和管理的各种措施,题干对边疆实行的却是与内地一样的郡县制,解除C项;“确立了中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1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