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社会发展 课件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第5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社会发展 课件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社会发展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五讲

第二单元魏晋至隋唐: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1.关注三省六部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政事堂、租庸调制、均田制、两税法等重要制度,理解隋唐制度创新的具体内涵:①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②中央官制;③赋税制度考频:本讲内容基本在高考历史选择题第3题/第4题进行考查亦可能作为材料题当中的一问/开放性试题的写作事例展开考查第五讲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社会发展复习重点与高考分析2.关注魏晋至隋唐文化发展呈现的时代特点:①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②文学成就(诗歌/书法/绘画等);③科技成果;④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据本人不完全统计,本讲相关内容近五年高考共考92道题,其中选择题共计64道大题28道及以上(材料题与开放性试题兼有)3.关注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尤其是“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第一子目官员选拔与管理: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历史背景:东汉末年政治动乱察举制度腐化,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中央需要更新选官制度内容: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获得资品之人由朝廷依次授以相应官职中正官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之人担任积极: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标准:家室/道德/才能→世家门第消极:随着门阀士族实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科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科举制的形成: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对于科举制的完善:1.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2.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3.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地位隋唐科举制的不足:1.科举考试规模有限2.公平性有待提高3.对考生身份有限制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王定保《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第一子目官员选拔与管理: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科举的进一步发展:两宋“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开始采取“糊名”和“誊录”等方法,提高科举公平性科举制度的最重要的特点:1.投牒自应,读书人都可自行报名参加考试,不必先由官吏推荐;2.考试定期举行;3.严格考试明清时期:进一步扩大;考试形式:八股文;考察内容:四书五经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中者称为“举人”会试:礼部主持,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举人考中者称“贡士”殿试:在会试后举行,名义上由皇帝主持,贡士通过者为“进士”①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选拨人才,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更具客观性和平等竞争性,扩大了统治基础②把选官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王朝统治的巩固与稳定③统一了士人的思想,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形成了读书群体积极入世的价值取向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

1.选拔标准单一内容有限,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2.不能与时俱进明清八股取士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科技进步和新知识、新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科举制的消极影响第一子目官员选拔与管理: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第二子目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的革新与皇权的强化中枢机构变化的走势,是由皇帝与官僚机构、官僚队伍的矛盾决定的:皇帝一方面要设置得力的办事机构,需要赋予它权力;一方面担心掌握权力的大臣权势日高,威胁到皇权,因此要另设亲信机构予以制约。中枢机构权力分立的格局正是出于相互制衡的考虑。——邓小南《中国古代史的纵与横》汉武帝时期:中外朝制度皇帝提拔资历浅而有能力的中下层官员入中朝参与决策用以架空以丞相为首的外朝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朝外朝化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为正式行政机构原本外朝中的三公失势,形同虚设

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李俊《中国宰相制度》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正式形成职能:1.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2.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3.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分工行政三省六部制的特点:1.相权分化:相权三分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分工明确又互相制约2.宰相数量集体化:①三省长官集体为相②皇帝时常赐予低品官员以宰相名号办公场所:政事堂,三省长官集体议政第二子目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的革新与皇权的强化

第二子目三省六部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