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pdfVIP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观点为指导,分析选官制度考核

制度和监察制度的产生及其影响。

2.时空观念:比较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了解

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3.史料实证:使学生在运用图片史料、文字史料进行实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

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提升史学素养。

4.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对古代官员的选拔及管理理性分析、客观评判。

5.家国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的意义,与西方文官制度及中国公务员制度

的渊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

2.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难点:正确认识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和管理制度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和影响。

课前准备

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3.多媒体、粉笔、教科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图片:

师:“官”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为临时驻扎的兵营,后衍伸为那些辅

助君王治理百姓的人。《说文解字》中解释:“官,吏事君也”,也有治众的

意思,可见官是那些在政府机关担任公职的人,这些人为君王服务,替君王治

理民众,官员的素质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王朝能否长治久安,所以历代王朝

对官员的选拔和管理都相当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古代是如何对官员

进行选拔和管理的。

【新课讲授】

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一)官员的选拔

【师】: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框部分,梳理一下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以及了解一下这几种选拔方式出现

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生】:主要经历了世官制、荐举和功劳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等发展历程。

1.西周至春秋时期采取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这种选拔官

员的方式我们称之为“世官制”或者“世卿世禄制”。

2.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为争图强,

纷纷鼓励荐举有才能的人为官,或者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当时秦国的军功

爵制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禄”意思是凡立有军功

者,都可以享受俸禄。二是“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表达了取消宗室

贵族享有的世袭特权。所以春秋战国时期选拔官员的方式是举荐和军功并行

制。

3.秦统一后,官员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制度。

出示材料:

秦朝选任官吏有严格的道德和才能标准。《为吏之道》规定了官吏应具备的

道德和行为准则,其中“五善”包括:“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

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秦朝强调以法治国,以吏为师,要求

官吏通晓律令,并以是否“明法”作为区分“良吏”“恶吏”的标准。

——摘编自陈金全主编《中国法制史》

官吏有“五善”标准,而“良吏”的标准为明法,秦朝“以法为教”“以吏

为师”制度选拔那些向官吏学习律令的人做官,但是这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并不完

善。到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

4.汉——察举制

【师】:察举制是如何形成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请同学阅读课本

找出答案。

出示材料:

元光元年(前134年)冬,汉武帝第一次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不久,

董仲舒又建议“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

至元朔元年(前128年)武帝又下诏重申举孝廉的要求,并提出:“不举孝、不

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这样,才使各地认真起来,从

而保障察举制贯彻、执行。察举制遂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

——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察举制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

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察举分常科和特科,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

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秀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

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文档评论(0)

136****64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