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应用_原创精品文档.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Miniquest设计模板

比例尺应用

情境:

教材通过结合地图说明在绘制时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比例缩小,引

出比例尺。我在处理教材时先用一幅照片,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要把

人的身高和体宽按相同的比抽同时缩小,否则就会变形,初步认识

比例尺,然后让学生把教室的长和宽按实际的长度在纸上画出平面图,

这是不可能的。让学生明确把实物画在图纸上,一般要缩小后画,要用

比例尺,在求出图上的长(宽)和实际的长(宽)的比后,从而引出图

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通过例1的学习,明白线段比例

尺和数值比例尺是可以互化的,知道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可以准确求出

比例尺,进一步巩固比例尺的知识。

任务:

1、在教学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来求平面图形的比

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3、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正

确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成果: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

资源:

1、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我自己的照片,大家看一

下,照片中的我和我本人相比大小怎么了(缩小了)

我把这张照片复制了两张,看它们和第一张照片相比

有什么不同?由此我们发现如果照片没有把人的身高

和体宽按相同的比例缩小,照片上的人或物体就会变

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例子。例如

我要把一间教室的占地平面图画出来,我们要按实际

的长和宽去画肯定行不通,那怎么办呢?(把长和宽

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想想,你准备把平面图的长和宽

定为多少呢?出示一个教师事先画好的长方形。让学

生算一下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你

发现了什么?它们的比是一样的,说明它的长和宽是

按相同的比缩小的。

2、一辆小汽车模型长5厘米,实际长度为5米,求比例尺;一只七

星瓢虫的实际长度为5毫米,图片上的长度为2.4厘米,

求比例尺是多少?

评估:

教学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应以人为

本,要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精神呢?反思整

个教学过程,

一.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要自然融合。

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一项脑筋急转弯游

戏,南京到上海的距离有300多公里,而一只蚂蚁从南京爬到上海却只

用了5秒,请同学们猜猜看,这是为什么?学生猜出地图后,接着课件

出示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让学生观看并思考:为什么我国960

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却能画在这张小小的地图之上呢?学生根据已有

的生活经验很快得出:是按一定的比例画在图上的,于是我趁热打铁

再次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让学生积极思考,同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地图,为什么却大小不一,它们到底是按照什么样的标准画出来的

呢?从而引入新课。

二.教师的点拨与讲解要适时适度。

记得我在请同学们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时,不同层次的

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答案所展示的思维水平又是不同的的,

如:1:1001:3001:150等。这样的提问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深层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教师不必讲明,学生自会解说,最后是

殊途同归,揭示比例尺的意义。这样的启发与讲解注重了学生的个别差

异,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参与度,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

文档评论(0)

166****483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