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路径.docx

高中历史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路径.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路径

摘要:环境教育是现代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侧重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营造渗透环境教育的教学氛围、运用史料教学激发情感共鸣、利用第二课堂丰富教育形式等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学;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环境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环境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还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状态,一些学校甚至还没有将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造成了环境教育被轻视、被弱化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高中历史学科也迎来了新一轮改革。《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使学生获得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历史知识和认识能力,并学会用这些知识和认识能力去分析、研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新课程改革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把握课程改革的契机,积极探索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一、环境教育概述

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相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环境保护”等新的发展战略和目标。1997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明确提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并指出“21世纪人类面临三大全球性问题:人口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可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目前,世界各国都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将保护环境列入国家发展计划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可持续发展”作为21世纪全球的共同使命。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制订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此同时,我国也积极行动,将环保工作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出现了诸如土地退化、水和大气遭受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荒漠化蔓延等一系列问题。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不仅会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会危及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加强对青少年一代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1]。

环境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途径向受教育者传授环境科学知识、环境道德规范、环境行为方式等的社会活动。它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学校教育为主要载体,通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并最终使其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公民。环境教育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不仅包括学科知识教育,而且包括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更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可以说,环境教育是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二、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环境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一)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理解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同文明对环境问题的态度和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2]。例如,在进行“春秋战国时期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教学时,笔者通过“古代中国是怎样保护自然环境”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不同环境保护措施,分析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同阶段环境保护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微观上认识不同时期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态度和措施,从而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关于自然界发展规律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产生、发展和不断进步所经历的几个重要阶段:原始农业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进而引导学生理解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同时期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和措施。原始社会时期是以保护自然生态为中心;新石器时代是以对自然环境破坏为中心;青铜器时代是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中心;铁器时代是以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并重为中心。二是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文明对环境问题的态度和措施。如青铜器时代人类重视环境保护;铁器时代人类重视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

(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意识和行为”,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环境教育时应关注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