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VIP

《春江花月夜》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往今来,人们遥望苍穹,总会生发出无尽的遐想。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

诗人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张若虚生平事迹不详,唯知其曾任兖州兵曹。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开元初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历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文学常识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属宫体诗。

宫体诗,指南朝齐梁与隋唐时期以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为中心的宫廷艳情诗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陈后主《玉树后庭花》

宫体诗

活动一

解题

“春”出现4次——全诗的总背景、大的时间范畴;

“江”出现12次——“江水”象征时光流逝;

“花”出现2次——“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月”出现15次——全诗的核心;

“夜”出现2次——具体背景,皓月反衬。

春、江、花、月、夜

五个名词,五个意象,五幅画面,

交错出现,仿佛一首交响诗。

纽带

月的变化

思考1:全诗以什么为线索?

思考2:全诗写了月的哪几种形态?

本诗以“月”为中心,以月升月落的时间顺序为线索进行抒写。

《春江花月夜》全诗四句一韵,凡九韵(九段),每一韵构成一小段,思想变化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全诗从月出写起到月落结束,可分为三大层次。

景物美:

赏月下之景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春天的江潮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

月光照得春江波光荡漾,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哪里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呢。

月光如霜,所以空中霜飞无从觉察。沙滩上的白沙(和月色相融),看不分明。

江水蜿蜒曲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着花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理解诗意】画面一:月下之景(1-8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答:①意象:春潮、明月、水波、春江、江水、原野、花林、冰粒(月下晶莹洁白的花)、流霜、白沙;描绘了一幅春江花月图。

②意境:空阔纯净,恬静幽美,朦胧迷离,空灵澄澈。

③情感:,赞叹江上月色的唯美纯净,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寄托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可以是自然景象、人文景象。

意境:诗人的主观情感与诗中所描绘的图景融合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解读诗歌】思考:诗歌前八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春江花月图

为什么用“生”不用“升”?

“升”仅仅是状态,而“生”字具有欣欣向荣的灵性、活力,明月与潮共生,本身皎洁,又兼有大海的磅礴气势,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凸现了明月随潮涌生的情状,极富动感,有声(水)有色(月),景象壮观。

“生”字足见诗人眼界和胸襟之大,有一种俯仰天地的宇宙观。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景中之月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春天没有白色的雪和霜,但是在月光照耀下的世界,是银色的,所以作者在这里把月光比作雪和白霜,写出了月色清凉,月夜朦胧。

月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把它比作霜,而且是空里流动的霜,这样既有动态的美感,又能让人深入其境,是由虚变实。

前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后两句通过比喻和侧面烘托表现月光洁白明亮。

春天的夜晚为什么会出现“霰”和“霜”?

哲理美:

悟月下之思

月下之思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向思考人生。张若虚的内心是纯净、无纤尘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下面这句特别纯真的追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月下之思

诗人将明月永照与人生更替对照着来写,阐明了“宇宙是永恒的,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这一哲理。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和绝望,缘于对人生的热爱。

个体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宇宙无穷,人类生生不息。所以“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望相似”的江月得以共存。诗人跳出了个人生命意义的小圈子,用博大的情怀来关注人类,表现了他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校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精品中学PPT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