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列297】心脏summit区的解剖及室早特点.docxVIP

【心系列297】心脏summit区的解剖及室早特点.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系列297】心脏summit区的解剖及室早特点

特发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主要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ightventricularoutflow,RVOT)或左室流出道(1eftventrieularoutflow,LVOT),而少数室早起源于左室最高位,即左室出口部外侧部位,距离冠状动脉较近且部分区域表面覆盖厚脂肪组织,称为心脏summit区。该区域位于左室出口部外侧,距冠状动脉较近,且部分位置表面覆盖厚脂肪层,此处室早的消融不仅风险大而且消融导管难以到达,其消融治疗仍是电生理界的挑战。

狭义的心脏summit是心外膜部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前降支和心大静脉(greatcardiacvein,GCV)形成的心外膜三角形区域,而根据室早消融部位又可将心脏summit区广义的定为此附近的一个区域,包括心外膜的GCV/前室间静脉(anteriorinterventricularvein,AIV)区、左冠窦(1eftcoronarycusp,LCC)、心内膜的主动脉窦一二尖瓣连接处(aortomitralcontinuity,AMC)及RVOT后部(图2—12—1)。各部位虽邻近且同属于summit区,但对于不同位置起源的室早,消融策略(导管的选择及进入途径等)也不尽相同,若术前可通过体表心电图进行较为精确的定位,判断其起源的可能性,则对手术策略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心外膜summit区(GCV/AⅣ区)

心外膜summit为位于左室上部、由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包绕的区域,由McAlpine于1974年首次提出。由于该区域位于左室,毗邻GCV尾部和AIV起始部,在左室流出道(LVOT)和RVOT交汇处,因胚胎时期的发育或应力作用,为心律失常潜在发生部位。

当室早起源于心外膜时,激动初始传导相对缓慢,故QRS波起始部亦偏缓,即形成“假α波”。有学者提出,当QRS上升支出现假α波(34毫秒)、QRS波群增宽(198毫秒)和V2导联类本位屈折时间增加(85毫秒)时,可初步判断室早起源于心外膜,另外,有报道称,从QRS起始部到顶峰所需时间大于整个QRS时限(即最大折转指数,maximumdeflectionindex,MDI)的一半以上(0.55)也提示室早起源于心外膜。

心外膜起源于GCV/AIV区的室早常表现为左束支阻滞图形,胸前移行导联较早,V1导联呈rS或QS型,V6导联呈R型,I导联呈rS型。尽管也有学者发现I导联常表现为r波或无R波可见于GCV/AIV、AMC或LCC室早,但AMC室早的QavL/QavR小于GCV/AIV室早的QavL/QavR,LCC室早的V5或V6导联可见S波,GCV/AIV室早的RS间期(QRS波起始至S波谷底间期)及MDI均大于LCC和AMC。有研究表明,RS间期121毫秒和MDI0.55对预测室早起源于GCV/AIV的具有较高价值,其灵敏度均为67%,特异度分别为69%和82%。

GCV将心外膜summit区分为上部和下部,上部邻近冠状动脉且覆盖心外膜脂肪组织,故也称为消融不可到达区域,而下部则为心外膜导管消融可能到达区域(图2—12-2)。由此,该区域的室早可分为起源于可到达区室早、不可到达区室早以及GCV或AIV内的室早。有学者对心外膜summit区的室早心电图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通过判断是否伴右束支阻滞(rightbundlebranchblock,RBBB)图形、移行导联位置、RⅢ/RⅡ、QavL/QavR和V6导联出现S波,可更为精确地推测室早的起源部位:右束支阻滞图形见于所有起源于可到达区的搴早和大部分(73.7%)起源于GCV或AIV内的室早,而起源于不可到达区的室早却无此表现;室早移行早于V1导联者在起源于可到达区、GCV或AIV内的室早多见,而未见于起源于不可到达区的室早;起源于可到达区室早的RⅢ/RⅡ和QavL/QavR,R均大于起源于GCV或AIV内的室早和不可到达区室早。右束支阻滞图形、移行在V1导联之前、QavL/QavR1.1和V5或V6导联出现S波,可有效预测室早起源是否可在GCV或AIV内和可到达区被消融,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70%以上,而后三者的特异性更是达到了100%。也有研究表明QavL/QavR1.4、RⅢ/RⅡ1.1、MDI0.6提示室早起源于不可到达区。

针对起源于心外膜的室早,最常见的方法是导管通过冠状静脉系统(GCV/AIV)消融或经剑突进人心包腔消融,而GCV/AIV更为首选途径。Steven等对14例起源于心外膜summit的室早在GCV内标测并消融,其中6例(42.8%)消融成功,4例(28.6%)消融后未能成功消除室早,4例(28.6%)因距离冠状动脉太近而未进行消融,消融成功的6例患者在随访中仅有1例(16

文档评论(0)

138****16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