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天津市耀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天津市和平区天津市耀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Ⅰ卷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山间下坡,眼前突然开阔。柳枝拂动,把淡淡的水光()了上来。这就是未名湖了。过小桥,可见德才兼备体健全七座建筑。其中健斋是座方形小楼,靠近湖边。住在楼中,可细览湖上寒暑晨昏各种景色。健斋旁有四扇石碑,一排站着,上刻两副对联:“”“”原立在湖边石舫上的小楼门前,小楼毁后移至此。

从未名湖北向西,到西门内稍南的荷池,荷池不大,但夏来清香四溢,那()的气息,到冬天似乎还可感觉。一九八九年五月四日,荷池旁草地上,新立起一座极有意义的碑,它不评风花雪月,不记君恩臣功,而是概括了一段历史,这就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的正面是碑文,背面刻有全体为抵抗日本侵略,为保卫祖国而从军的学生名字。碑文系冯友兰先生撰写,闻一多先生篆额,罗庸先生书丹,真乃兼数家之美。文章()着一种爱国家、爱民族、爱理想的深情,看上去,真不觉得那是刻在一块冰冷的石头上。每于夕阳西下,来这一带散步,有时荷风轻拂,有时雪色侵衣。常见人在认真地读那碑文,心中不免觉得()。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牵感人肺腑充满宽慰

B.拉沁人肺腑洋溢宽慰

C.牵沁人肺腑洋溢安慰

D.拉感人肺腑充满安慰

2.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飞楼俯映柳荫多,画舫平临苹岸润。垂虹影界水中央,夹镜光澄风四面。

B.画舫平临苹岸润,飞楼俯映柳荫多。夹镜光澄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

C.飞楼平临柳荫多,画舫俯映苹岸润。夹镜光澄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

D.画舫俯映苹岸润,飞楼平临柳荫多。夹镜光澄水中央,垂虹影界风四面。

【答案】1.C2.B

【解析】

【1题】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在动作上,“牵”比“拉”更显柔和,因为动作发出者是“柳枝”,比较柔软,而且前文有“拂动”,所以选用“牵”。

感人肺腑:形容人内心深深感动。沁人肺腑:吸入新鲜空气像渗入内脏一样感到舒畅。因为此处用来形容的是清香四溢的气息,所以选用“沁人肺腑”。

充满:布满、填满或充分具有,多用于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洋溢:情绪、气氛等饱满而充分流露。此处动作对象是“爱国家、爱民族、爱理想的深情”,属于一种情绪,所以选用“洋溢”。

宽慰?:多用于人遇到困难或挫折时,给予理解和支持,使人宽心。安慰?:表达关爱、支持或鼓励,让人安心。此处写散步时见人在认真读碑文,并非遇到困难,而是感到安心,所以选用“安慰”。

故选C。

【2题】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拟写对联的能力。

横线处应该填写的是对联,依据对联的写作要求,上下联的尾字应分别为仄声和平声,所以填入的第一联上句尾字应为“润”,又因为“画舫”与“岸”应该是齐平的,所以第一句应选“画舫平临苹岸润”。

第一联下句尾字应以平声,即“多”字结尾,又因“飞楼”比“柳”要高,应用“俯映”一词,所以第二句应选“飞楼俯映柳荫多”。

第二联上句应以仄声收尾,即“面”字结尾,所以应选“夹镜光澄风四面”。

第二联下句应以平声“央”字结尾,选“垂虹影界水中央”。

故选B。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

《离骚》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

B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北宋词人

C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闻一多

《死水》

民主战士

D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朱自清

《故都的秋》

革命烈士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北宋词人”错误。辛弃疾为南宋词人。

C.“《死水》”错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出自《红烛》。

D.“朱自清”错误。《故都的秋》的作者是郁达夫。

故选A。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一种新的观念体系。这种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

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植有“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阮籍有“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王羲之有“死生亦大矣,

文档评论(0)

132****53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