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加法》教学设计.docx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加法》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加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认识加法》是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教材通过直观的情境图,如小丑拿气球等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即把两个(或几个)部分合起来的运算就是加法。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加法计算、解决加法实际问题以及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关系的重要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数学运算概念体系。

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他们对数学的认知主要来源于生活中的直观感受。他们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数字,但对于数与数之间的运算关系还很陌生。在思维方面,他们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不过,孩子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式来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等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通过实际操作,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加法算式,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能力。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加法的含义,知道把两个(或几个)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2)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并根据情境列出算式。

2.教学难点

(1)理解加法算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尤其是从具体情境到抽象算式的转换。

(2)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加法的含义和加法算式所表达的内容。

教法学法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小丑表演、小动物聚会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加法的含义。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教具(如小棒、圆片等)进行直观演示,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讲授法:在关键知识点上,如加法的定义、符号的认识等,进行适当的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准确的知识。

2.学法

(1)观察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教师的演示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观察中获取数学信息。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圆片等操作活动,亲身感受把两个部分合起来的过程,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交流想法、分享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预计时间: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加法。

教师活动: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小丑表演的情境图,图中有3个红气球和1个蓝气球。

教师提问引导:“小朋友们,看!今天有个小丑在表演节目呢,他手里拿着好多漂亮的气球。大家仔细看看,他手里有几种颜色的气球呀?每种颜色各有几个呢?”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然后纷纷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有两种颜色的气球,红色的有3个,蓝色的有1个。”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预计时间:25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感受把两个部分合起来的过程,从而理解加法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师活动:

教师拿出一些小棒,说:“现在老师手里有一些小棒,左边放3根小棒(教师边说边摆),右边放1根小棒,那大家想想,老师手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呀?我们怎么知道呢?”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动手摆一摆、数一数等。

教师巡视各个小组,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当学生得出一共有4根小棒后,教师引出加法的概念:“像这样,把左边的3根小棒和右边的1根小棒合起来,我们就可以用加法来计算,写成算式就是3+1=4。”

教师介绍“+”号和“=”号的读法和含义,“+”号读作“加”,表示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号读作“等于”,表示两边的数量是一样的。

教师让学生再次观察小丑的气球情境图,引导学生用加法算式表示:“那我们再看看小丑的气球,把3个红气球和1个蓝气球合起来,也可以用加法算式表示,谁能说一说呢?”

学生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摆小棒,通过数一数、合起来等操作,得出一共有4根小棒。

文档评论(0)

159****6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