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质量观:教育质量的内涵重塑与行动逻辑_唐懿滢.pdf

新时代教育质量观:教育质量的内涵重塑与行动逻辑_唐懿滢.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时代教育质量观:教育质量的

内涵重塑与行动逻辑∗

唐懿滢陈晓珊谭维智

摘要“谁的质量”“什么的质量”“怎样的质量”是质量观构成的三重维度。质量依附于客观

存在的事物,作为一种特殊的量,其完整的表述应为“蕴含于事物的质之中的量”。质量总会

带上主体赋予的特征,事物内部存在着由主体性嵌入的不同类型与维度的质量构成的不平列

的质量空间。在各种内在与外在条件作用的质量空间内部存在着某一特定的质量的最佳状

态,在这种最佳状态下最有利于事物的发展,而判断这一最佳状态是否达成及达成程度即是

对事物质量高低的价值判断。从理论上看,内嵌共同性、整体性、发展性特征的教育高质量是

一种内化主体期望的价值判断、反映教育存在的优质状态、面向教育未来的质量标准,与此同

时,教育高质量本身的主体性、对象性、主体间性的属性也蕴含着以党的领导为主体、以人的

质量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标准的行动逻辑。

关键词教育高质量;质量哲学;教育质量话语

作者简介唐懿滢/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曲阜273165)

陈晓珊/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曲阜273165)

谭维智/曲阜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教授(曲阜273165)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了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

段,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

求。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教育扩招政策起,质量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

问题,回顾三十年来教育质量所触及的实践问题与理论诉求,不难看出人们对

教育质量的关注度极高、研究成果颇丰然而成效却不甚如意。如今,“高质量”

已然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界的核心命题。与已有研究不同,本文并非仅就“如

何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方法论层面的探讨,而是从哲学层面认识“何为

教育的高质量”并对其进行原理性追问。通过从形而上视角对教育高质量的

分析与考量,以期重建对质量及教育高质量的本真性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

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而寻求问题解决之策提供质量观引领,而这也正是当前“实

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迫切需要回应的首要问题。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大学排行对山东省高校办学行为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

18CZKJ06)的部分成果。

——

22

一、重构新时代质量观的三重维度

质量观是对质量的总的看法与根本把握。作为一种社会性建构概念,质

量并非为某一领域所独有,因而,为准确把握质量的“深刻真理内核”需从形而

上层面对其进行根源性分析。以往研究从哲学视角出发往往将质量解释为

[1]

“事物内部的规律性”,这一解释主要依据黑格尔(Hegel)唯心主义与马克思

主义辩证唯物论中的质量规律理论。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质”“量”

“质量”概念的解读,普遍采用“质为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

在规定性,主要由属性表现出来;量则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速度、程度,

[2]

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的定

义。质量(一体)即为“度”,“度是有质的定量,既是质与量的统一,因而也同

[3]

时是完成了的存在”。基于此,我们认为以往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寻绎

质量依据的逻辑不容置喙,但简单突兀地将质量解释为规律一义却缺少足够

周延的理论阐释。故此,为厘清质量的本真意涵,本文将对质量一义重新梳理

界定,以求在保证质量完整性与准确性基础上树立新时代质量观。

(一)“谁的质量”:质量观的主体维度

事物的质量总会带上主体赋予的特征,与主体形成观念形态上的为我关

系。质、量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客观存在的事物不仅受质的规定性也受量的

规定性影响,而质量则表示事物在两种规定性对立统一关系下的稳定存在。

从上述对于质、量概念的解读可以看出,作为一种“使事物成其自身并别于他

物的规定性”,质的产生并非源于个体事物本身,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uegui1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数学资料需要的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