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人肥胖食养指南.pdf

  1. 1、本文档共1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前言1

二、疾病特点与分型2

(一)肥胖定义与判定2

(二)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分型3

三、食养原则和建议4

(一)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5

(二)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淡,限制饮酒6

(三)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学进餐7

(四)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8

(五)食养有道,合理选择食药物质9

(六)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9

附录1成人肥胖患者的食物选择11

附录2常见食物交换表15

附录3不同地区食谱示例20

一、东北地区20

二、西北地区26

三、华北地区32

四、华东地区38

五、华中地区44

六、西南地区50

七、华南地区55

附录4成人肥胖患者食养方举例61

附录5成人肥胖判定标准66

附录6常见身体活动强度系数67

一、前言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些年来,全球超重和肥

胖率正快速增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根据《中

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

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其中18~

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分别为16.4%、

18.3%和13.6%,我国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肥胖不但导致

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相

关,包括2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呼吸系统

疾病、骨关节炎和胆结石等。肥胖甚至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

相关。2019年全国11.98%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归因于高体质

指数(BMI),死亡人数为54.95万。肥胖的流行以其高昂的

医疗费用为国民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有研究预测,到

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归因于超重肥胖

的医疗费用可能为418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

额的21.5%,未来中国城乡居民超重肥胖率及其所造成的经

济负担将呈上升趋势。因此,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缓。

肥胖的发生虽然受遗传、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影

响,但根本原因是机体的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从而导致

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贮存。膳食营养和身体活动

是肥胖防治的两大重要影响因素。减肥关键三分靠动,七分

靠吃。以“辨证施膳”为核心的中医食养是在中医辨证施治

1

指导下的非药物调养方法,强调根据体质、病因、病机、证

候,给予不同食养方案,具有调和气血、平衡人体阴阳、辅

助疾病防治的作用。针对肥胖患者的不同体质,选取不同特

性的食物或食药物质,有助于达到减重效果,维持健康体重。

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肥胖的发生发展,改善肥胖患者

的体重,调整日常膳食结构,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发展

传统食养服务,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相关要求,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以食养为基础,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

及我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调养方案,提出具有多学科优势互

补的成人肥胖患者食养基本原则和食谱示例。本指南主要面

向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无合并症和并发

症的成人肥胖患者,为肥胖防控提供食养指导。肥胖合并其

他急性或慢性病的患者或有并发症者,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

员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也可参考本指南,根据患者具体情

况设计个性化食养方案。

二、疾病特点与分型

(一)肥胖定义与判定。

肥胖是人体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慢

性代谢性疾病,是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或机体代谢改变

而导致体重过度增长的一种状态。根据肥胖病因及发病机制

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

可寻者为单纯性肥胖;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

的肥胖症为继发性肥胖。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是

2

常用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指标。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

常范围为18.5kg/m≤BMI24.0kg/m,24.0kg/m≤222

BMI2

文档评论(0)

您的专属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知识就是力量。祝您成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