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备考:202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试卷分析 .pdf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202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试卷分析 .pdf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202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试卷分析

【试题出处】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第1-5题

【总体分析】

现代文阅读I的材料是由两则相关的文本组成的复合文本。

材料一节选自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

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是一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合中

国实际,用以指导战争的伟大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一部高屋建令瓦、思维缜密、文体风格鲜

明的经典文献。《论持久战》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思想,科学分析了抗

日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与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有力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

误论调,准确预见了抗战的发展过程和必然趋势,极大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抗战

的自信心。选文部分是第“四五〃到〃四八〃节,文字扼要,层层深入,论辩犀利,逻辑

性强。

材料二节选自历史学家荣维木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持久战的战略与实践》,原文刊发于

《求是》2015年第15期,文章阐释了《论持久战》所体现的战略思想,系统论述了中

国共产党是抗日持久战战略的制定者,也是抗日持久战的真正实践者。节选部分与材料一

紧密扣合,论述脉络清晰,利于考生理解。

试题选材突出方向引领,尤其是注重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涵养,将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思想有机融入,紧密贴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发展逻

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的目标和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要求,同时

亦注重关联教材与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11课《反对党八股》等内容相关度较高。

试题命制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科学思维〃等素

养指标进行设计。

【试题材料】

材料一:

(四五)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

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

(四六)于是问题和论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

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必须是持久战。这个论是正确的吗?我以为是正确的。

(四七)讲到这里,亡国论和妥协论者又将跑出来说:中国由劣势到平衡,需要有同

日本相等的军力和经济力;由平衡到优势,需要有超日过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然而这是

不可能的,因此上述论是不正确的。

(四八)这就是所谓〃唯武器论,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论,是主观地和片面地看问题

的意见。我们的意见与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

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

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国人的大多数、日本人的大

多数、世界各国人的大多数是站在抗日战争方面的话,那末,日本少数人强制地掌握着的

军力和经济力,还能算是优势吗?它不是优势,那末,掌握比较劣势的军力和经济力的中

国,不就成了优势吗?没有疑义,中国只要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其军力和经济力是

能够逐渐地加强的。而我们的敌人,经过长期战争和内夕卜矛盾的削弱,其军力和经人济力

又必然要起相反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中国也不能变成优势吗?还不止此,目前我

们不能把别国的军力和经济力大量地公开地算作自己方面的力量,难道将来也不能吗?如

果日本的敌人不止中国一个,如果将来有一国或几国以其相当大量的军力和经济力公开地

防御或攻击日本,公开地援助我们,那末,优势不更在我们一方面吗?日本是小国,其战

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孤立;中国是大国,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

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多助。所有这些,经过长期发展,难道还不能使敌我优劣的形势确定

地发生变化吗?

(摘自毛泽东《论持久战》)

材料二: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著名的《论持久战》,系统阐述了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首先,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实施持久战的外部原因。他说: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

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

战争。他列举了中日双方〃互相反对的四个特点。除战争的正义、非正义,以及与此相

关的寡助、多

文档评论(0)

文档定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医务工作者,自由工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