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管理策略.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管理策略

1.本文为个人根据临床诊疗血栓相关性疾病经验总结,不足之处

欢迎同行指正。

2.文中较多专业术语,非医学专业读者可能较难以理解。

3.经验总结来之不易,已声明原创,未经准许禁止复制或以各种

形式盗用。如有需要请联系黄医生。

(一)导管相关性血栓疾病概述

来自美国前瞻性研究数据:VTE是癌症患者第二大死亡原因。[1]

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纳入4466例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中位随

访75天,其中141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评估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

的死亡原因。

1.癌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病率高[2-4]

接受CVC置入的恶性血液疾病患者的CRT发生率为0.6%~15.1%。

接受PICC置入的恶性血液疾病患者的CRT发生率为51.4%。

2.癌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5-6]

——患者相关因素

肿瘤细胞通过产生组织因子和癌性促凝激活凝血级联反应,缩短

凝血酶形成时间和血浆凝血酶水平和活性增加。肿瘤恶性状态通过增

加血小板表面唾液酸水平和血小板表面唾液酸转移酶活性等诱导血小

板聚集,增加血栓发生风险。癌症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血流淤滞

增加,导管植入可导致血管壁损伤,血管壁损伤和血流淤滞通过激活

内皮细胞和凝血级联反应导致血栓形成。

3.癌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机制[7]

血管内膜损伤

·内皮细胞受损后,内皮下胶原暴露出来,血小板黏附,激活凝血因子

Ⅻ,启动了内源性凝血过程。

·此外,内皮细胞损伤后会释放出组织因子,激活凝血因子Ⅶ,启动了

外源性凝血过程。

血流状态的改变

·置入PICC导管后会导致血流通路变窄,血流减慢,血小板进入边

流,增加了血小板与内膜接触的机会及黏附内膜的可能性,易于血栓的形

成。

血液凝固性增加

·导管植入和恶性肿瘤可导致组织因子过量释放,导致血液的高凝

状态。

4.癌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类型[8]

5.癌症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危害严重

导致导管功能丧失或导管受阻引起的静脉通路丧失

CRT形成后可导致CVC功能障碍,最终可致导管移除,甚至可因

血栓脱落而危及患者生命。[9]

增加癌症患者导管植入后感染风险

感染既是CRT的风险因素也是CRT的不良反应;CRT患者感染

[9]

风险相当高。[10]

6.导管相关血栓(Catheterrelatedthrombosis,CRT)事件

局部功能障碍—乳腺癌肺转移

导管堵塞—子宫内膜癌广泛全宫术后

纤维蛋白鞘—急淋患者

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后,经颈部滤器拔除

中心静脉狭窄——肿胀手综合征

(二)导管相关性血栓治疗策略

2013年国际临床实践指南推荐:CRT的治疗方法[11]

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导管移除

回顾一下抗凝药物的发展历程。从发展趋势上来看:都是从多靶

点向单靶点发展,从间接作用向直接作用于凝血因子而发展,从注射

用药物向口服发展,趋向于在保证的疗效前提下,药物的安全性更高。

最早使用的抗凝药是上个世纪30年代问世的普通肝素,分子结构

较为复杂,以从生物体内提取的制剂为主。

40年代,华法林应用于临床,80年代,低分子肝素问世,上述药

物均作用于多个靶点,注射用制剂还需要ATIII的辅助。

到了21世纪,一系列新型的单靶点抗凝药物问世,包括2002年

上市的静脉间接Xa因子抑制剂,2004年上市的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

剂和2008年上市的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剂。

可以看到,寻找单靶点、直接、有效、安全和方便的抗凝药物是

抗凝药物发展的主线。

《2014ISTH癌症患者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指南》[12]推荐:

急性期导管相关性DVT首选抗

文档评论(0)

156****95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