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VIP

2024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8

单元综合检测四(第四单元)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兴隆洼遗址是距今8000多年的原始村落遗址,该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此地发掘半穴居房址170多座,窖穴400余座,墓葬30余座。这表明()

A.兴隆洼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兴隆洼已处于铁犁牛耕的时代

C.兴隆洼居住形式处于较低水平

D.兴隆洼建有各种公共活动场所

解析:兴隆洼遗址居民的居处是半穴居而未出现地面房屋,这充分表明其居住形式处于较低水平,因此C项正确。仅仅通过村落遗址,不能证明其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因此解除A项;B、D两项题干信息无从反映,可解除。

答案:C

2.村落是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居民聚居点,现有考古学证据表明,从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村落最早出现的地区是()

A.埃及的尼罗河流域

B.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C.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

D.西亚的两河流域

解析:从现在已知的考古学证据来看,村落最早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因此答案为D项。

答案:D

3.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别,手工业者起先聚集,集镇雏形产生,并形成肯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由此分析集镇出现的根源在于()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手工业者的出现

C.商人阶层的产生

D.军事要地的设置

解析:集镇是由于手工业与农业相分别,手工业者起先聚集而渐渐产生的,究其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答案为A项。

答案:A

4.明清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型的工商业城市,与传统市镇相比其主要的区分是()

A.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不同

B.城市的密度前所未有

C.城市的结构发生了变更

D.城市的规模急剧扩大

解析: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和手工业进一步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旺盛,因此大量新型的工商业城市兴起和发展,经济职能更加突出,故A项正确;城市密度的比较不属于主要区分,故B项错误;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在封建社会下一般变更不大,故C项错误;城市规模的比较不属于主要区分,故D项错误。

答案:A

5.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的坊市分割制由来已久,在宋朝虽然被打破,但在重要的城市仍保留了官民居住区分开的格局,这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布局()

A.具有较深厚的等级色调

B.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须要

C.有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D.严峻阻碍中国社会转型

解析:材料中“重要的城市仍保留了官民居住区分开的格局”体现了官民有别,说明古代城市布局具有较深厚的等级色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官民分区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的须要,故B项错误;“官民居住区分开的格局”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古代城市布局对社会转型的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A

6.论从史出、史由证来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养,探究古代城市产生的课题时,最为可信的史料是()

A.苏美尔人村落建筑遗址油画

B.《封神演义》中关于商周王朝的记载

C.古希腊罗马城市的历史传闻

D.古罗马城市供排水系统建筑遗址

解析:探究古代城市产生的课题时,最为可信的史料是古罗马城市供排水系统建筑遗址,其他史料的证据力不足,因此答案选D项。

答案:D

7.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其房屋绕院子建设,用棕榈树干和芦苇架成,上面抹以黏土和灰泥,多用砖头,这表明()

A.当地降雨充足,所以有很多棕榈树

B.房屋结构困难,所以多用黏土砖头

C.民居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礼仪观念

D.芦苇和黏土取材便利,降低成本

解析:两河流域降水稀有,没有森林,缺乏木材,所以建筑房屋的时候,就多用芦苇和黏土,便于就地取材,同时能降低成本,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A、C两项史实错误,可解除;B项在题干中没有反映,可解除。

答案:D

8.中国黄土高原的古代居民,创建性地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建了一种被称为绿色建筑的民居,他们塑造的特有民居建筑是()

A.干栏式建筑B.四合院

C.窑洞 D.徽派民居

解析: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特征,挖成窑洞,因其污染较少,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所以被称为绿色建筑。因此答案为

C项。

答案:C

9.1872年《申报》记载:“上海为商贾辐辏之地,铺户林立,各省趋利之徒已少长咸集,而寒士之谋馆者,亦若以乐土之可居而群贤毕至。”材料表明()

A.洋务运动兴起,城市化进入新阶段

B.上海成为工商业城市,各界人士聚集

C.上海最早开埠通商区位优势明显

D.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推动城市化

解析:“洋务运动兴起,城市化进入新阶段”表述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我们不难看出,上海成为“商贾辐辏之地”,表明近代化性质的资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8****705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优质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