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其實這裏的“錯牾”乃“錯愕”義,《舊唐書》的對應文句證實了這一點:“及奏事畢,退,平仲獨不退,欲有奏啟,上因兼留歸問之,聲色甚厲,雜以他語。平仲錯愕,都不得言,因誤稱其名。”《舊唐書》語意較明,平仲實因皇帝聲色甚厲且又有陳歸在旁,因此倉促間驚愕得說不出話來。說“錯牾”爲錯愕義於句中自可說通,我們需要弄清楚的是爲什麽“錯牾”會有此義,特別是詞素“牾”該如何解。以下試說之。我們認爲,“錯牾”就是“錯愕”,二者實爲一詞,“牾”與“愕”通,不過這裏還有另一個字“遻(即遌字)”在起作用。《說文·辵部》:“遻,相遇驚也。從辵、屰,屰亦聲。”《集韻·鐸韻》:“遻,《説文》‘相遇驚也’。或從心,隸作遌、愕。”《集韻·暮韻》:“遻,遇也。”從《說文》和《集韻》我們能知道這樣三個信息:一、表驚愕義本字作“遻”,“愕”乃其後起分化字,因驚愕表心理,故改從心。表此義讀五各切。二、“遻”表遇義,當從其本義“相遇驚也”引申而來,因意義變化,故讀音亦變,讀作五故切。三、“遻”最初當只有一音,後來才分化爲二音。這一點從下面一例中亦可看出。《莊子·達生》:“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是故遻物而不慴。”陸德明《釋文》:“遻,音悟。郭音愕。《爾雅》云‘遻,忤也’。郭云‘謂干觸’。”這個例子說明“遻”在郭(象)時可能尚只有一音,讀作五故切當是較後的事。從“吾”之字與從“咢”之字多有相通之例,如:鄂與悟:《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鄂然謝曰”,《集解》引徐廣曰:“鄂,一作悟。”遌與俉:《史記·天官書》“其人逢俉”,《漢書·天文志》“俉”作“遌”。遌與逜:《爾雅·釋言》:“逜,寤也”,《莊子·達生》《釋文》引作“遌,忤也。”遌與悟:《楚辭·九章》:“重華不可遌兮。”《考異》:“遌,《史記》作悟。”亦有“遌”與“牾”相通的例子。《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重華不可牾兮。”司馬貞索隱:“《楚辭》牾作遌。”不過這裏用的是遇逢義,按照“遌”分化後的讀音當爲五故切。從“鄂”與“悟”通、“遌”最初只有一音可以得出:“牾”與“遌”在讀作五各切時,亦可以相通。其實退一步說,“遌”讀五故切乃五各切之音轉,“牾”與五故切之“遌”可通,自然也可與五各切之“遌”相通,表驚愕義。(二)探求語源即通過說明語源的方式來解說詞義的得義之由。例一、《楚辭·招魂》:魂兮歸來,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旋入雷淵,靡散而不可止些。其中雷淵一詞,王逸注爲雷公之室,洪興祖注引《山海經》謂“雷澤之中有雷神,龍頭而人身”。然而雷公、雷神之說與上下文文義不貫,估計二人之說有誤。從語源上攷察,我們能發現此雷之真身。“雷淵”蓋即“回淵”。古雷、回通用,如《楚公逆鎛銘》中有吳雷,《史記楚世家》作吳回,即其證。又《說文·雨部》:“靁,陰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從雨,畾象回轉形。”段注:“凡古器多以回爲靁。”章太炎《文始》:“畾聲之字,音義皆取諸回。”回與淵義相類,《說文》:“淵,回水也。從水,象形,左右岸也,中象水貌。”段注:“顔回字子淵。”《說文·囗部》:“回,轉也。從囗,中象回轉之形。”總之,雷淵即回淵,也就是一潭旋轉的水,此種水最易溺人,即使最善游泳的人,一旦沒入回水之中,亦將難以生存。例二、《荀子·劝学篇》:“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句中“镂”字,一般都注释为雕刻、镂刻,如王力先生《古代汉语》:“镂,也是雕刻。”温端政《汉语常用语词典》:“镂,镂刻。”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这里与锲同义。”(这本书注“锲”为“用刀雕刻”),这样解释“镂”字不能算错,但是若考察整个句子,这样的解释显然不够。首先,“金石可镂”与“朽木不折”是对应的两个句子,其中“镂”又与“折”对应。“折”是折断义,表雕刻朽木的结果,“镂”也应当是雕刻金石的结果。简单地将“镂”解释为雕刻是难以体现雕刻结果的。其次,将“镂”解释成雕刻,与“锲”语义重合,这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就解为“不停的雕刻,金石也是可以雕刻的”,这从情理上难以说通,因为已经在刻了,哪里还有什么可不可以雕刻。事实上,很多人在翻译这个句子时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因而不得不做出一些调整,如《汉语常用语词典》译作:“雕刻了一会儿就停止,虽是一块朽木也刻不断;不停歇地刻下去,即使坚硬的金石也能刻透。”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教学参考书》说:“镂,雕刻。这里含有刻透、刻成的意思。”译文作:“用刀刻东西,如果刻一会儿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陈绪万、徐汉华编《古代散文百科大辞典》是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