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doc

钩端螺旋体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钩端螺旋体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一、生物学特性

(一)种类和分型

钩端螺旋体隶属于螺旋体目(Spirochaetales)钩端螺旋体科(Leptospiraceae)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简称钩体。钩端螺旋体属可分为以问号钩端螺旋体为代表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及以双曲钩端螺旋体为代表的非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两大类。钩端螺旋体病是全球性分布的人兽共患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目前,国际上将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至少分为25个血清群、273个血清型,其中我国至少存在19个血清去年、75个血清型。我国以黄疸出血群、犬群、波摩那群、爪哇群、流感伤寒群、澳洲群及七日热群为主。

(二)来源

德国医师Weil于1886年首次报告一种流行性出血热黄疸病,称其为外耳病,后来被证实为黄疸型钩体病。日本稻田等于1914年首次用钩体病病人的血液接种豚鼠后,在肝组织中查到螺旋体,井户等于1916年从86只家鼠和沟鼠的40%肾脏中发现有毒力的出血性螺旋体,野口于1917、1918年注意到这些螺旋体菌株与其他已知螺旋体不同,并将其命名为钩端螺旋体,沿用至今。我国于1934年在广州发现典型黄疸型病人3例,1例血液经豚鼠接种后发现钩体。1952~1954年在浙江临海县已证实有钩体病流行。1954~1956年在广东不同地区、云南双江、福建晋江地区等处有钩体病流行。1957年,河南武陟县证实在黄河北岸流行,出现温江、杭州、贵州贵定等地均报告在无黄疸型钩体病流行中,出现一批因大咯血、窒息而亡的病例,使其成为我国钩体病流行各型中最严重的一个临床类型。1963年以后,主要在华北,有5次较大的无黄疸型的洪水型和雨水型的爆发流行。1970年后,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各地对本病的广泛防治,使钩体病的流行逐年下降,多数地区基本上控制了暴发流行。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及长江流域的一些省、区在发生洪涝灾害后,仍出现钩体病流行,并出现肺出血、口鼻涌血死亡的病例。

(三)传染性

鼠类和猪是主要的储存宿主和传染源。鼠和猪的带菌尿液污染外在环境(水和土壤等),人群接触疫水和土壤后,钩体经破算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

(四)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原体是主要的途径。带钩体的动物的尿液会污染周围环境,人接触环境中污染的是本病的主要感染方式。皮肤,尤其是破损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是钩体最主要的入侵途径。

2.经鼻腔黏膜或消化道黏膜传播黏膜,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系统的黏膜,都是钩体容易侵入的部位。当喝大量水后,胃液被稀释,吃了被鼠和猪的带菌尿液污染的食品或未经加热处理的食物后,钩体容易经消化道黏膜入侵体内。

3.通过哺乳及先天性感染而传播从羊水、胎盘、脐血、乳汁及流产儿的肝肾组织中都能分离出钩体,说明可通过哺乳及先天性感染而发病,但经病人菌尿而受染的机会极少。

4其他吸血节肢动物如蜱、螨等通过吸血传播也可能。亦有个别经鼠、犬要伤的护理患者、实验室工作人员被感染的报道。

(五)易感性

人群对钩体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同型免疫力,但不同型号间无交叉免疫。新进入疫区的人易感性较高。且易于发展为重型。

(六)潜伏期

钩端螺旋体病的潜伏期为2~14d,平均10d。受感染者免疫水平的差别以及受染菌株的不同,可直接影响其临床表现。

(七)剂量—效应关系

目前,尚未见有钩端螺旋体对人的准确性感染剂量的报道。

(八)致病性

人感染钩端螺旋体后均可发生钩端螺旋体病,病人主要是农民、渔民、屠宰工人以及一些临时进入疫区工作和旅行的人群。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能迅速通过破损或完整的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并经淋巴系统或直接进入血液引起钩端螺旋体血症。患者出现中毒性败血症症状和体征,如发热、乏力、头痛、肌痛、眼结膜充血和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继而,钩端螺旋体随血流侵入肝、肾、肺、心、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引起相关脏器和组织的损害和差异很大。轻症者的症状似流感;重症这可有明显的肺、肝、肾以及中枢神经的损害,出现肺出血、黄疸、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甚至死亡。临床上根据病人受损的主要脏器不同,分为肺出血型、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低血压休克型和肾衰竭型等病例。部分病人退热后或恢复期中,可发生眼血管膜炎、视网膜炎、脑膜炎、脑动脉炎等并发症或后发症,其发病机制与超敏反应有关。

(九)变异性

钩体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为毒力的变异。在试管中多次进行人工培养传代,易使钩体毒力降低,致病力减弱,甚至完全消失毒力。若经人工培养毒力减弱,则必须多次通过敏感动物体内传代来提高毒力,但一旦完全失去毒力,就算及时通过敏感动物,也很难恢复。

文档评论(0)

资料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