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测试09 古代诗歌阅读(单篇)(解析版)-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docx

综合测试09 古代诗歌阅读(单篇)(解析版)-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合测试09古代诗歌阅读(单篇)

时间:60分钟满分:54分

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

(2024·湖北襄阳·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共2小题,共9分)。

捣衣

杜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①辞捣熨倦,一寄塞垣②深。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注】①宁:岂,怎能。②塞垣:指丈夫征戍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戍不返”既指戍边秋至不能返家,也含难以生还之意,沉痛悲凉之意毕现。

B.颈联“深”字既写戍地遥远,又写思念之深,一语双关,还呼应了首句“不返”。

C.尾联写妇人用力捣衣,声音响彻云外,而丈夫也听到了这饱含浓浓思念的捣衣声。”

D.诗歌借捣衣妇之口,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片段,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2.诗中大量运用虚字,如“亦”“已”“况”“宁”前人评价此诗用虚字“曲而弥挚”“何等宛转呜咽”。请结合诗歌前三联的内容,简要分析这些虚字运用的妙处。(6分)

【答案】1.C

2.“曲而弥挚”“何等宛转鸣咽”是说这首诗虽曲折宛转但情感更加深挚、苦痛。这些虚字既连通了思妇内心情感脉络,又强化了思妇的苦痛和思念之情,使得全诗的情感宛转而深挚。

①起句“亦”字下得极为沉痛,因为战乱,“戍不返”已是常态,“亦知”两字,表示思妇知道丈夫秋至不能返家,表达了深深的无奈和哀伤。

②颔联“已”“况”两字把天冷与久别连缀叠加,加强了悲凉的氛围,表达了思妇捣衣时对丈夫的担忧与思念,心痛不已。

③颈联写思妇为做棉衣,不辞辛劳疲惫。一个“宁”字,表达出对丈夫深深的挂念,深深的爱。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而丈夫也听到了这饱含浓浓思念的捣衣声”错误。是希望丈夫听到,“君”亦可理解为读者。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起句“亦”字下得极为沉痛,因为战乱,“戍不返”既指戍边秋至不能返家,已是常态,也含难以生还之意,沉痛悲凉之意毕现。“亦知”两字,深深表达了思妇的苦痛、无奈之情。

颔联“已”“况”两字把天冷与久别连缀叠加,此时的季节,已是苦寒的月份,我们已经长期分别,时刻怀念在心,强化了思妇捣衣时内心之苦。

颈联写思妇为做棉衣,不辞辛苦,倾尽全力捶打,一方面是为了让丈夫如期穿上自己做的衣服,感受到远隔千里的真挚爱意;另一方面,她们也将思念之情托付在捣衣声中,随风传递,希望能让远行的丈夫听见,一个“宁”字,表达出对丈夫深深的爱。

“亦知”“已近”“况经”“宁辞”,通篇俱用虚字描写,何等宛转呜咽。这些虚字既连通了思妇内心情感脉络,又强化了思妇的苦痛和思念之情,虚字对戍妇的心理状态作深入的曲折的刻画,使得全诗的情感宛转而深挚。

(2024·河南许昌·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共2小题,共9分)。

陆龟蒙

大罟纲目繁,空江波浪黑。

沈沈到波底,恰共波同色。

牵时万髻入,已有千钧力。

尚悔不横流,恐他人更得。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展示了一幅江上捕鱼的画面,用直观的笔触写出了劲风的肆虐、浪涛的翻涌。

B.颔联由远眺转入近观,“沈沈”写江水之深,“波同色”等视觉描写极为壮观。

C.颈联写渔人牵着巨大的渔网,鱼儿迅急地扬起脊背腾身而起,画面生动鲜活。

D.诗歌在遣词造句上讲究自然明白,不求堆砌而十分顺畅,不求冷僻而十分浅显。

4.陆龟蒙以“网”为题,歌咏了与渔人息息相关的事物。诗中蕴含了哪些中国传统哲学智慧?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3.B

4.①从诗中写渔人结网到江边捕鱼,可以悟出人们临渊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道理。②从诗中写渔网撒入大海,收获满满,可以感悟到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的道理。③从尾联“尚悔不横流,恐他人更得”,可以感悟到人生处处充满风浪和挑战,成功需要把握时机,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语言和手法的能力。

B.“‘沈沈’写江水之深”错,此处形容物体沉重,写出了大网沉入水底的样子。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大罟纲目繁,空江波浪黑”这两句诗描绘了江面上渔民们正在紧张忙碌地张网捕鱼的场景。由此可以感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道理。

“牵时万警人,已有千钧力”这两句诗描绘了渔民们牵动渔网时的情况,通过“万警入”的描述,形象地表现了捕获的鱼儿数量之多,“已有千钧力”则表现了渔民们用力牵动渔网的力量之大。可以悟出付出就有回报的道理。

“尚悔不横流”的表述,可以看出作者对渔民们捕鱼的方式和自然规律之间的矛盾感到担忧。“横流”可感悟到人生处处充满风浪和挑战。“恐他人更得”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对人类活动的关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