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4年天津市河西区高考语文质检试卷(一)
一、(9分,每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_____。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的联系。青花瓷的例子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型时期,而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折时期。青花瓷以独特的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崛起
交汇
密不可分
B.兴起
交融
密不可分
C.崛起
交融
千丝万缕
D.兴起
交汇
千丝万缕
(2)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
B.不仅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C.不仅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而且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
D.不仅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事实上,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
B.事实上,明代不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而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
C.事实上,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型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折时期。
D.事实上,明代不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型时期,而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折时期。
二、(9分,每小题9分)
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农耕词汇是一类独特的语言资源,与农具、环境和农业耕作方式等农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现代工业社会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今社会语境下,农耕词汇并未完全消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进发出新的活力。一方面,播种、栽培、嫁接、灌溉、施肥、耕耘等常用农耕词汇,在使用与传播的过程中纷纷发生语义泛化现象,融入了汉语的基本思维习惯,成为日常语言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部分农耕词汇不仅自然融入大众话语之中,还现身于新闻话语、学术话语等专业话语中,并在与这些专业话语的良性互动中显示出无可比拟的表达优势。
一类农耕词汇与农事生产活动有关,如耕、割、播、藏、锄等。“耕”指用犁翻松填土以备播种。“深耕”是土壤耕作的最基本措施,播种、插秧等农事活动之前必先犁田,上翻深层土壤,下盖浅层土壤,耙地等耕作劳动必须以深耕为基础。中国自古就有“深耕浅种”“深耕细作”等表达。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深耕”一词的使用愈加广泛,与其相关的新闻话语表达越来越常见,如“深耕国内市场”“深耕本土文化”“深耕数十载”等。
另一类农耕词汇与耕地类的农业生产工具有关,如粑、犁、磨等。“粑”原为名词,指由竹、木质长柄及铁、竹或木制梳齿粑头构成的用于平地、接草、搜剔土块、摊翻物料、聚拢谷物等活动的手工农具,后引申为动词,指用粑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摊开谷物和柴草等。“耙梳”一词在“耙”的基础上构成,字面上表达了使用粑子这种农具进行平土、掉谷等特定农业牛产活动,实指整理、梳理。当前学术话语中,“粑梳史料”“耙梳文献”“耙梳历史等表达出现的频率逐步升高。
上述语言现象与农耕词汇在形成、发展和使用过程中呈现的特征密切相关。农耕词汇的形成与发展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体认性。语言学家王寅在其语言学理论“体认语言学”中,主张语言来自对现实世界的“体”(互动体验)和“认”(认知加工),强调“体验”,凸显身体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国人在“体认”实践中认知世界,创造并使用语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图景。这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生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一方面,身体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体验,促进了语言和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深耕”“耙梳”等源自农耕生产的词汇,生动勾勒出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的热围场面,鲜活再现了忙碌的农耕劳动场景:人们充分调动身体资源,手脚协同配合,熟练地使用农业工具平整土地、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T 22670-2018 变频器供电三相笼型感应电动机试验方法(高清版).pdf
- 2023年广东茂名信宜市村(社区)后备干部选聘225人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荟萃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DB31╱831-2014 镀膜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pdf VIP
- DB11_T 854-2023 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要求.docx
- 房屋建筑安全专项施工专业技术方案.doc VIP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 学习材料: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工作培训资料三套合辑.docx VIP
- GB+40879-2021数据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docx VIP
- 2015年关于平安渔业创建活动的汇报.doc
- 初中七年级英语翻译专项集中训练100题(含参考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