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
(第十二讲)
课程名称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章节名称
民族危亡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1840—1919)
授课时长
90分钟
授课方式
现场讲授
教学目标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空前的、全面的国家和社会危机激活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加强了对血脉相连的体认,深化了对命运与共的感知,坚定了共御外侮的决心,开始了对现代国家构建的探索。通过本讲教学,让学生掌握这一过程的主要内涵,理解这一过程的基本逻辑,认识这一过程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1.为什么中华民族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
2.中西方民族国家的差异是什么?
教学难点
1.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共同体浴火新生必须要建构现代国家体制?
2.为什么要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3.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的自觉不仅是口号,也是行动?
4.为什么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没有从自觉走向自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导入
习近平总书记:“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矢志不渝、上下求索,奔走呐喊,奋起抗争。”提问“为什么在中华民族在遭受危难时能牢固凝聚?”
第一节从帝制到共和
西方殖民扩张活动及其意识形态冲击,对中国传统国家体制、藩属关系、社会结构、思想学说等,造成了空前挑战。此背景下,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由传统大一统王朝国家转向统一的现代国家的历程。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签订后,中国国家社会性质的转变,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活动被冲击等。
二、晚清政府的“自救”
1.政治自救:洋务运动-维新变法-预备立宪等;2.国家治理层面自救,如边疆建省运动等。(中国通史专题片)
上述讲解为的是梳理出中国晚清自救的局限性,而亟需改变传统社会治理体系和国家发展模式成为共识。
三、辛亥革命与民国肇建
清政府封建统治虽然被推翻,但是没有解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发展方向问题。
1.中华民国继承了清朝的疆域和统一国家,将五族共和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总原则。
2.中华民国虽在政治和法律上规定国民一律平等、彰显主权在民、疆域一统、多民族融合的近现代国家特征,促进了传统王朝政治认同向现代国家认同的转型,但政治实践层面,民族平等根本无法落实。
第二节“中华民族”话语的出现
“中华民族”概念话语体系形成,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到自觉的转变。
一、近现代中国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自在转向自觉的重要思想动力。
1.西方思想传入促使传统“天下观”转变;
2.近代边疆危机与现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成的内在联系;
3.民族危机和现代国家主权体系的影响下,“中国”转化为现代意义的国家称谓。
二、“中华民族”族称的出现
通过“中华民族”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分析近代知识分子探寻突破由资本主义列强主导的世界体系和改变中国自身命运的历程,展现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的一个方面。
1.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2.梁启超“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解释;
3.“五族共和”理念促进“中华民族”一词的广泛传播与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识的形成。
三、国家建设的初步构想
近代中国国家建设过程中,疆域、主权、国家统一、现代国家建设、摆脱西方对中国的殖民等问题是中国各有识之士面临的问题。而这成为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走向自觉而面临的转型问题。
1.章太炎等对摆脱民族危机和建设现代国家的探索。
2.社会主义学说传入中国。
第三节走向自觉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面临民族危机和国家危亡的大背景下,通过抵御西方列强、经济自救,文化自救来展示各民族、各阶层的自觉历程。
一、共抗西方列强
通过举例如左宗棠收复新疆、各族人民共同抵御西方侵略,展现各民族儿女如何在共同保家卫国过程中走向自觉的过程。(中国通史专题片)
二、区域经济互通
通过晚清洋务运动、边疆经济开发、现代商贸网络发展等,展现在西方外来资本冲击下,经济方面的自救历程,进而体现经济层面的自觉。
三、社会文化发展
通过居住格局变迁、婚俗、语言方面的深度交融,现代文教事业发展等展现文化方面的自救历程,进而体现社会文化层面的自觉。
小结
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加强了对血脉相连的体认,深化了对命运与共的感知,坚定了共御外侮的决心,开始了对现代国家构建的探索。
提问与讨论
视频结合PPT启发式教学
PPT启发式教学
文献结合PPT启发式教学
视频结合PPT启发式教学
讨论发言
课程评价方法
学生评教、教学督导评教
课程建设建议
建议从历史维度分析中国为何没走西方的路;建议处理好教与学、深与浅、表与里的关系;建议教学对相关概念进行适当解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