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衔接语文通关宝典专题04:古诗文阅读之《天净沙.秋思》(预习积累+通关训练)(原卷版+解析).docxVIP

小初衔接语文通关宝典专题04:古诗文阅读之《天净沙.秋思》(预习积累+通关训练)(原卷版+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04:古诗文阅读之《天净沙.秋思》(预习积累+通关训练)

一、原文呈现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下注释

1.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又名“塞上秋”。

2.枯藤:枯萎的枝蔓。昏:傍晚。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3.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4.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三、参考译文

苍老的树上枯藤缠绕,乌鸦黄昏时纷纷归巢。小桥下溪水潺潺,溪边人家炊烟缭绕。在瑟瑟秋风中骑着一匹瘦马,缓慢地走在荒凉的古道。夕阳西下,极度伤感的游子漂泊在天涯海角。

四、文学常识

1.作家简介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似曾向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献诗并因此而曾为官,之后大概由于孛儿只斤·真金去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后在元贞年间(1295年初-1297年初)参加了“元贞书会”,晚年似隐居于杭州,最终病逝于至治元年(1321年)至泰定元年(1324年)秋季间。

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2.作品简介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t/item/%E5%A4%A9%E5%87%80%E6%B2%99%C2%B7%E7%A7%8B%E6%80%9D/_blank马致远创作的\t/item/%E5%A4%A9%E5%87%80%E6%B2%99%C2%B7%E7%A7%8B%E6%80%9D/_blank散曲\t/item/%E5%A4%A9%E5%87%80%E6%B2%99%C2%B7%E7%A7%8B%E6%80%9D/_blank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创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另有学者认为这首散曲不是马致远的作品,而是无名氏之作。

4.文体知识

小令是\t/item/%E5%B0%8F%E4%BB%A4/_blank词调体式之一,指篇幅短小的词。小令通常以五十八字以内的短词为小令,如《\t/item/%E5%B0%8F%E4%BB%A4/_blank十六字令》、《\t/item/%E5%B0%8F%E4%BB%A4/_blank如梦令》等,但词中称“令”的,并非都是小令,如《\t/item/%E5%B0%8F%E4%BB%A4/_blank百字令》即有百字之多。

小令有齐句,有\t/item/%E5%B0%8F%E4%BB%A4/_blank长短句。《\t/item/%E5%B0%8F%E4%BB%A4/_blank尊前集》里长短句只占二分之一,到《\t/item/%E5%B0%8F%E4%BB%A4/_blank花间集》里已占到了五分之四,说明在唐代,《竹枝》、《浪淘沙》这样跟五言绝句相类的小令是很多的,但随着词本身的发展,长短句物竞天择地独领风骚了,以至于后来便把词称为“长短句”了。

小令的自由度。宋人依声作词,宋以后就未必,因此唐宋词常有\t/item/%E5%B0%8F%E4%BB%A4/_blank词牌固定而字句不同的情况,那是因为音乐之下,歌词可以有所增减的缘故。宋人中,\t/item/%E5%B0%8F%E4%BB%A4/_blank苏轼对音乐的造诣较为浅,偏偏他的词好,因此,很多字句的争议较大。\t/item/%E5%B0%8F%E4%BB%A4/_blank柳永、\t/item/%E5%B0%8F%E4%BB%A4/_blank周邦彦和\t/item/%E5%B0%8F%E4%BB%A4/_blank姜夔对音乐的造诣较为深,因此,他们经常自称自己的作品为:“乐章”、“歌曲”等。

五、内容理解

1.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著高品质文档创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著一线前线十一年老教育工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