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验——访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doc

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验——访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验

——访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

作者:武思敏来源:《教育研究》

主体教育实验自20世纪90年代产生以来,至今已8年,它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它认为人的主体性素质是现代社会人的核心素质,在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那么,主体教育实验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主体教育思想?今后发展还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实验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裴娣娜教授。

记者:裴教授,您好!20世纪80年代,教育界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这对主体教育实验产生了直接影响。请您介绍一下主体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内涵好吗?

裴:好的。主体教育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主体教育问题的研究,不仅在教育理论上将是一个突破,而且对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新教育体制、内容和方法的建立,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也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主体教育思想的产生可追溯到20年前。20世纪80年代初,顾明远教授撰文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江苏教育》1981年第10期)并在1982年顾明远、黄济教授主编的中等师范学校的《教育学》教材中将此命题作为专节论述。在哲学界、文学界、历史界等对主体、主体性问题形成研究热点的同时,我国教育理论界对主体性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涂艳国指出:主体教育问题经历了从教学领域师生关系的探讨,到80年代末开始在教育基本理论层次上进行理论思考的历程(《主体教育理论的现状与趋势》,《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年第3期)。尤其是华中师范大学王道俊、郭文安教授对主体教育理论的研究(《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教育研究》1989年第9期等),北京师范大学王策三教授对教育主体哲学的研究(《教育主体哲学刍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4期),为我国主体教育实验的深入开展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在实验研究层面,我国教育工作者关于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各种实验,如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实验,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卢仲衡先生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实验,北京海淀区28所学校的“和谐教育”实验等等,为主体教育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主体教育研究正是在已有教育改革实验基础上的再创造。

主体教育解决的是人的构成的哲学层面的分析,研究的是人的良好素质的全面构建。主体教育关于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思想,关于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充分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想,使素质教育有了一个高的目标定位。主体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价值观念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而不是实施素质教育若干模式的一种。

正是基于对主体教育内涵的理解,我们的实验研究目标是:一是立足于现代教育高度,从哲学角度反思我们现代教育各种问题;二是关照教育改革方向,确立新的教育观念,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三是寻求促进青少年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这些年主体教育实验发展的情况。

裴:“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主体教育实验),从1992年1月开始至今,整整走过了8年的艰难历程,研究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年至1993年,形成理论构思及前期准备阶段。

在实验研究的起始阶段,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结合,中心是建构主体性发展实验的理论框架。我们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多次理论研讨会:人的主体性和人的全面发展及现代教育的关系;主体性概念的内涵、本质特征和建立主体性结构层次的理论依据;小学生主体性结构及行为表现;怎样建立小学生主体性发展水平评价和测评的指标体系;什么样的教育和教学有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影响小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本因素分析;学生主体性发展和现代教育主体性原则的建立。理论研究的结果是形成了“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思路。

实践研究主要是对那时即将进入实验小学学前班的学生进行逐个的全面认真细致的调查,以及为期1年的学前教育准备性实验。通过调查和实验,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数据,为初步形成的实验理论构思及实验措施提供事实依据,同时通过实践丰富和完善对主体性发展有关基本问题的认识。

第二阶段:1993年9月至1996年5月,在实验校低年级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的问题涉及: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问题;小学低年级学生主体性的具体行为表现;建立主体性发展教学系统问题;小学低年级养成教育及社会适应性培养问题;小学生体质测查与健康教育问题;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家长主体参与;提高教育实验科学化水平的有关问题。

实验采用自然实验法,实验班采用北京师范大学编的“五四”学制教材。在实验校建立了发展小学生主体性的德育系列、学

文档评论(0)

偶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个人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