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pdfVIP

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州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

高三语文2023.01

注意事项:

本卷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心雕龙·隐秀》说:“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傍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

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这里所说的“隐”,不是隐晦,而是含蓄;不是不欲人知,而是

不必明言;是充分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以唤起读者的联想,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和发

现作品中隽永深长的意趣。这正是中国文学的艺术妙谛。唐朝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

提出“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在《与极浦书》中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在

《二十四诗品》中又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都是要求诗歌通过有限的字句启发读者

无穷的想象。注重言外之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古代的抒情诗由于篇幅短小,所以特别注重含蓄,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见大,言近

意远,含蓄不尽。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

江雪。”前两句并没有明说下雪,只说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路上人的足迹也不见了。这样,

读者便可以想象出一幅铺天盖地的雪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安排了一只孤舟,一个披着

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垂钓江雪之中,不为外界变化所动。那种我行我素、遗世独立的情趣,

蕴涵在字里行间,很耐人寻味。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

材料二:zx

x

k

含蓄作为一种美的形态,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也是读者鉴赏再创造的需要。

.

c

艺术审美的第一步,便是读者对作品审美意蕴的理解与发现。浅露平直的作品,读者无

o

m

须去发现,因为它原本就一览无余。唯有含蓄性的作品,一方面,它总是留下许多空白、许

多空间,不让读者一览无余地把握它,总是“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期待着读者去

领悟。另一方面,它又总是提供一些暗示和媒介,引导读者去思索、领悟。读者循着作者提

供的暗示和媒介,即诗中直接描写的事物,乃能一步步地由已知到未知,由少许到多许,由

表层到深层,领悟作品的意蕴。

艺术审美不仅仅是单纯的接受、理解,而是主体(读者)与客体(作品)的交流契合。读者

读诗,不仅是领悟作品的意蕴,也主动地参与艺术的再创造。读者进入的境界,已经不仅仅

是诗人创造的艺术世界,而是诗人与读者共同创造的另一艺术世界,这就是所谓的“象外之

象,景外之景”。这种艺术的再创造融入了读者自身的感受和灵智,所以便会感到特别亲切,

以至神游其中,留连忘返。

钟嵘认为,好诗应是“闻之者动心,味之者无极”。此所云“味之无极”也是众多诗人

追求的审美理想。阅读含蓄深厚的作品,读者的理解往往不可能同作品反映的生活内容和诗

人的情感达到完全的契合,我们总会感到它太丰富,太深邃。越是这样,我们越是想去领悟、

探求,把握它的全部,于是便会一次又一次去吟诵、涵泳,产生永不满足的“味之无极”的

追求感、向往感。

从欣赏的角度看,“含蓄”之所以能成为美,就在于读者的心理投射机制充分发挥了作

用。投射机制是指主体将自己平日的记忆、知识、期待所形成的心理定向,化为一种主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霸精选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